「古籍」宋朝帝王穿黄龙袍吗?( 三 )


也就是说 , 每朝尚色虽然会根据德运改变而变化 , 但是“尚色虽殊 , 常兼前代” , 服色制度更多还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继承损益 , 并且祭祀、朝会、军戎服色 , 不能混为一谈 , 用色当然也不会只有一种 。 以隋朝来说 , 国运火德尚赤 , 于是朝会服尽用赤 , 制定以后甚至一直沿用至明代不改;祭祀服则延续周代玄衣之制;戎服即新流行的圆领袍 , 不在礼制条框之内 , 则以最便捷易取的黄袍为尚;而通常所穿的服装 , 一般通用杂色 , 不受尚色影响 。
宋代“国家受禅于周 , 周木德 , 木生火 , 合以火德王 , 其色尚赤” , 虽然也属火德尚赤 , 但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制度服色并没有改变 , 属于礼服的祭祀服、朝会服色依然延续唐代制度不改;公服服色也大体继承唐代品色 , 为紫、绯、绿、青(后去青不用) 。
但在帝王常服中 , 发生了一点微小的变化 。 我们先看看《宋史·舆服志》中的相关记载:
赭黄、淡黄袍衫 , 玉装红束带 , 皂文鞸 , 大宴则服之 。
赭黄、淡黄?袍 , 红衫袍 , 常朝则服之 。
窄袍 , 便坐视事则服之 。
皆皂纱折上巾、通犀金玉环带 。 窄袍或御乌纱帽 。
中兴仍之 。
这段记载和宋《玉海》所记类似 , 提到了皇帝常服有袍衫、?袍、窄袍三式 , 以及赭黄、淡黄、红色三色 , 共六款 , 分成三组 , 分别适用于大宴、常朝、便坐视事三种不同场合 。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形制 。 由北朝圆领袍发展而来的袍服类型大体有两种 , 一种是下摆左右不开衩 , 接一圈横襕的“襕袍衫” , 是标准的正式常服;另一种为便于行走活动在下摆开衩 , 被称为“缺胯衫”“?袍”, 是百姓日常和军队使用的便装(详见旧文《唐代男装的层次与搭配》) 。

「古籍」宋朝帝王穿黄龙袍吗?
本文插图

初唐制不开衩的襕袍和开衩的缺胯袍
不开衩的襕袍衫在晚唐五代时逐渐演变成大袖宽袍 , 地位越发正式隆重 , 到宋代时 , 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大袖公服(在皇帝服制中依然称为“常服” ,制度所说的“衫袍”便默指为此式 );两侧开衩的袍服则称为“?袍” , 等级稍低;最方便使用的窄袖袍(包括侧开衩和后开衩几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 , 等级也最低 , 被称为“窄袍” 。

「古籍」宋朝帝王穿黄龙袍吗?
本文插图

陆仲渊十王图 , 泰山王左右持簿官穿绯绿大袖有襕公服 , 后侧侍者则穿杂色窄袖窄袍 。
宋代帝王常服 , 首先依然继承了隋唐帝王的专用色“赭黄” , 以及本属上下通用的浅淡色“淡黄” 。 传统的赭黄大袖襕袍衫、淡黄袍衫大袖襕袍衫 , 在常服诸款中地位最高 , 在大宴时使用;相对便利的开衩赭黄?袍和淡黄?袍则在常朝时使用 。

「古籍」宋朝帝王穿黄龙袍吗?
本文插图

身着白或淡黄袍衫的宋太祖、宋太宗御容
保留下来的北宋诸帝御容中 , 有几例便穿着浅淡袍衫 , 头戴皂纱折上巾(折上指两系带往上打结 , 而非两展脚折上)、系红束带 。 比如宋太祖、宋太宗 , 所穿都是接近于白色的大袖襕袍衫 , 下摆处可明显看到横襕线;仔细观察衣褶有浅淡黄色渲染 , 应即制度所说的“淡黄袍衫” 。
值得注意的是 , 制度中在赭黄、淡黄?袍后还增加了一款“红衫袍” , 很有可能就是宋代服制中在“兼前代”的基础上为本朝尚色所做的一点补充 。 宋代尚赤 , 于是将红色大袖襕袍衫与传统的赭黄、淡黄?袍并列为皇帝常朝袍 。 使用上以红袍为主 , 这在其余宋代皇帝画像中也得到了体现 。

「古籍」宋朝帝王穿黄龙袍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