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田哲学」伽达默尔:“经历”与“体验”( 二 )


狄尔泰关于歌德的沦文可以使我们返回到这个词的无意识的前期历史 , 因为这篇文章在1877年的文稿中 , 以及在后期《体验和诗》(1905年)的写作中已存在 。 狄尔泰在这篇文章里把歌德同卢梭加以比较 , 并且为了从卢梭内心经验世界来描述卢梭新颖的创作 , 他使用了“经历”这个措词 , 而以后在一篇对卢梭某部作品的解释中便使用了“往日的体验”这个说法 。
但是 , 在早期狄尔泰那里 , 体验一词的意义本身无论如何还是不确定的 。 这可以从狄尔泰关于他在后期版本里删掉体验一词所说的一段话清楚地看出来:“这是与他所经历的东西、与他由于不熟悉世界而作为体验一同想象的东西相符合的 。 ”话题又是讲卢梭 。 但是某个一同想象的体验并不完全地与“经历”一词本来的意义相符合——也不与狄尔泰自己后期的科学用语相符合 。 在狄尔泰后期 , 体验正是指直接的所与(das unmittelbar Gegebene) , 而这种直接的所与就是一切想象性创作的最终素材 。 “体验”这个词的铸造显然唤起了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批判 , 这种批判从卢梭开始就使生命概念发挥了效用 。 这可能就是卢梭对德国古典文学时期的影响 , 这个影响使“所经历存在”(Erlebtsein)这个标准生效 , 而且由此也使“体验”一词的形成有了可能 。 但是 , 生命概念也构成德国唯心论思辨思维的形而上学背景 , 并且像在黑格尔那里一样 , 在费希特那里 , 甚而在施莱尔马赫那里也起了一个根本的作用 。 相对于知性的抽象 , 正如相对于感觉或想象的个别性一样 , 生命这个概念就暗含对整体、对无限的关系 , 这一点在体验一词迄今所有的特征中是显然可见的 。
施莱尔马赫为反对启蒙运动的冷漠的理性主义而援引富有生命气息的情感 , 谢林为反对社会机械论而呼吁审美自由 , 黑格尔用生命(后期是用精神)反抗“实证性”(Positivit?t) , 这一切都是对现代工业社会抗议的先声 , 这种抗议在本世纪初就使体验和经历这两个词发展成为几乎具有宗教色彩的神圣语词 。 反对资产阶级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青年运动就是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 。 弗里德里希·尼釆和亨利·柏格森的影响也是在这方面发生的 。 而且就连某种“精神运动” , 例如围绕斯忒芬·乔治的运动 , 以及乔治·西默尔用以对这种过程作出哲学反应的地震仪似的敏感性 , 都同样表明了这一点 。 所以 , 当代的生命哲学乃是继承其浪漫主义的先驱 。 对当代广大群众生活的机械化的反抗 , 在今天还是以这样一种理所当然性强调这个词 , 以致这个词的真正概念性内涵仍还隐蔽着 。
因而 , 我们必须从体验这个词的浪漫主义的前期历史去理解狄尔泰对这个词的概念铸造 , 并且将记住狄尔泰是施莱尔马赫的传记家 。 当然 , 在施莱尔马赫那里还没有出现“体验”这个词 , 甚至连“经历”这个词似乎也未出现过 , 但是 , 在施莱尔马赫那里并不缺乏与体验具有同一意义范围的同义词(如生命行为、共同存在的行为、环节、自身的情感、感觉、影响、作为情绪自身的自由规定的激动等等) , 并且泛神论的背景始终是明显可见的 。 每一种行为作为一种生命要素 , 仍然是与在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无限性相关联 。 一切有限事物都是无限事物的表达或表现 。
【「慧田哲学」伽达默尔:“经历”与“体验”】事实上 , 我们在狄尔泰的《施莱尔马赫传》对宗教观点的描述中 , 发现了对“体验”这词的特别意味深长的运用 , 这个运用已指明这样的概念内涵:“施莱尔马赫的每一个自为存在着的体验(Erlebnisse) , 都是一个被分离了的 , 从解释性关系里抽离出来的宇宙形象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