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旷』AI拓荒者旷视的坎坷( 二 )


当然最值得注意的还是旷视科技背后庞大的“明星股东团” , 其中不乏阿里巴巴、鸿海精密、阳光保险等一流机构 。
招股书显示 , 三位创始人一共占股16.83% , 蚂蚁金服占股15.08% , 淘宝中国占股14.33% , 国新控股占股11.33% 。 不难看出 , 阿里系企业在旷视科技的总计持股比例接近三成 , 成为其最大股东 。
而阿里与旷视的渊源并不只是资本关系 。 在2015年 , 马云在德国汉诺威信息展示会开幕式上 , 通过刷脸支付技术成功购买了一枚1948年的汉诺威纪念邮票 。 而这种刷脸支付的技术就是由旷视科技提供的 。
在马云演示完刷脸支付技术之后 , 蚂蚁金服又向旷视科技增加了约2200万美元的投资 。 同年 , 旷视科技CEO印奇成为阿里巴巴湖畔大学的首批学员 , 马云也成为了他的老师 。
从旷视与阿里的暧昧关系中不难看出 , 旷视科技能在云端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中取得如此优势的地位 , 其背后离不开阿里的助攻 。 2017年和2018年 , 旷视和阿里在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关联交易分别是2064万元和2616万元 , 占据旷视当年相关业务营收的14.8%和15% 。
移动支付在手机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95%以上 , 但刷脸支付的渗透率依旧较低 , 这巨大的市场空间依旧等待着旷视科技的涉足 。 但意外的是 , 本应该前景大好的业务 , 却出现了意外 。
2019年被称为刷脸支付元年 , 而在这时旷视科技和阿里的关联交易却有所下降 , 下降幅度高达56% 。 但阿里方面却没有停止推进刷脸业务 , 支付宝新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并对其进行20亿元的补贴 。
看起来 , 旷视科技和一路扶持其发展的阿里也渐行渐远 , 这不免让旷视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局面 。 背后和阿里渊源颇深的旷视科技 , 腾讯自然有充分的理由不选择其产品 。 这种阿里不亲腾讯不爱的尴尬局面 , 让这个烧钱速度颇快的科技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
但是这也为旷视提供了一次转变的机会 。
从旷视的角度出发 , 仅仅依靠提供人脸识别解决方案来盈利的单一模式并不理想 。 按照2018年收入计算 , 旷视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 , 尽管占据着超过60%的市场份额 , 却仅仅带来了1.2亿元的收入 。
不难看出 , 单一模式的收入 , 很难满足旷视发展的需求 , 但这也让旷视开始向更深层面进行探索 。
转变之路:从Face++到Brain++
最初只是想将计算机视觉应用到游戏之中的旷视“三剑客”并没有创业的打算 , 反倒把游戏做得风生水起 , 《乌鸦来了》推出当天下载量就超过十万加 , 并且冲上苹果手机游戏榜前五 。
创立旷视后 , 印奇赴美留学 , 在留学期间发现谷歌、Facebook等巨头都在下注人脸识别业务 , 随即将公司业务定位在面向企业和公司的计算机视觉方面 , 上线Face++平台并迎来了第一批客户 。
Face++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 旷视也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独角企业 , 但旷视并不仅仅满足于将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停留在视觉这一浅层领域 。 而Brain++的推出 , 则是对人工智能更加深层次的挖掘 。
这其中的发展逻辑很好理解 。 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作教育孩子 , 计算机视觉相当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并描绘世界 , 语音交互相当于教孩子怎么听话和讲话 。 但这些只是技能而非智能 , 只有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 才能不断提高智能水平 。
这也促使旷视从Face++到Brain++的发展 。
【『刘旷』AI拓荒者旷视的坎坷】Brain++是旷视推出的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 , 致力于深度学习开发 , 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提升AI生产效率、规范生产流程 。 旷视以Brain++作为统一的底层构架 , 为算法训练及模型改进提供重要支持 , 开发了可以部署云端、移动端及边缘端计算平台的先进深度神经网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