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个人归纳出了三十六计,晚年却含冤而死,但留下的成语至今盛传


檀道济出生于公元436年京口一户贫苦人家 , 他的祖籍是高平金乡 。
东晋末年 , 檀道济跟随刘裕攻打后秦 。 在这一过程中 , 他数次立下奇功 , 受到了刘裕的重视 , 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南朝宋国的征南大将军 。 檀道济一生曾参与过多场战争 ,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 , 归纳出了三十六计 , 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军事经验 。
后来 , 刘裕去世 , 年仅17岁的长子刘义符继位 , 史称宋少帝 。 不久 , 刘义符被废 , 刘裕第三子刘义隆继位 , 即宋文帝 。 宋文帝十分忌惮檀道济 , 害怕他会谋朝篡位 , 因为 , 他不仅是朝中重臣 , 而且 , 连他儿子都跟他一样善于作战 。 于是 , 宋文帝渐渐对他产生了杀意 , 最后 , 一代名将檀道济受冤而死 。

【历史】这个人归纳出了三十六计,晚年却含冤而死,但留下的成语至今盛传
本文插图

今天 , 我们就来讲讲与檀道济有关的三个成语:
一、唱筹量沙
相信大家都知道 ,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 。 因为 , 在这一时期 , 南方汉人政权时常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发生冲突 , 其中 , 以刘宋时期最为经典 。 公元431年 , 宋文帝试图讨伐魏国 , 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 。 不得已之下 , 宋国军队只好撤退到河南滑台 。
面对这种情况 , 檀道济火速率兵支援 , 他不仅打败了魏军 , 还使得魏军退到了山东济南附近 。 但是 , 正当军队士气高涨 , 欢呼雀跃之时 , 魏国将军叔孙建却偷偷派轻骑烧光了宋军的物资 。 俗话说得好:“三军未动 , 粮草先行 。 ”回想三国之时 , 袁绍就是因为被人烧光了粮草 , 所以 , 才导致军心不稳 , 从而在官渡一战中大败于曹操 。 因此 , 檀道济有些担忧 。
但是 , 在这个时候 , 檀道济却收到了一个消息:“我方有几名士兵向魏军投降 , 魏将安颉正率军前来追击 。 ”对此 , 檀道济心中焦急万分 。 可等他冷静下来以后 , 他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 。

【历史】这个人归纳出了三十六计,晚年却含冤而死,但留下的成语至今盛传
本文插图

那天晚上 , 宋军的军营里一片灯火 。 原来 , 檀道济正带着一群士兵清点粮米 。 一些士兵悄悄往营里看去 , 只见几十袋麻袋中装着白花花的大米 , 见此 , 探子立刻向魏军汇报消息 。 安颉得到消息后 , 十分生气 , 他认为自己被那些降兵骗了 。 于是 , 杀死了那些投降的宋兵 。
其实 , 檀道济当时称量的并不是大米 , 而是一些沙土 。 他先命人装了几大袋沙土 , 然后 , 在袋子的表面上洒了些大米 , 假装粮草没有被烧掉 , 以此迷惑敌军视线 , 稳定军心 。 次日早晨 , 檀道济身着便衣 , 坐着马车 , 和军队一起往南边而去 。
对此 , 安颉有些不明所以 , 他以为檀道济这是想诱引自己追击 , 从而一举歼灭自己 。 因此 , 他不敢去追檀道济 , 只能看着檀道济率军离去 。

【历史】这个人归纳出了三十六计,晚年却含冤而死,但留下的成语至今盛传
本文插图

二、目光如炬
受战争的影响 , 檀道济从小就失去了父母 , 他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在外流浪 。 等到成年以后 , 檀道济便和他的两位哥哥檀韶、檀祗一起投靠了刘裕 。 由此 , 檀道济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 没过多久 , 檀道济因为在镇压孙恩和桓玄之战中立了功 , 所以 , 被册封为五等侯 。
416年 , 刘裕率领晋军前去征讨后秦 。 当时 , 檀道济已晋升为将军 , 他配合着刘裕的行动 , 一路攻打后秦城池 。 次年 , 后秦正式宣告灭亡 。 不久之后 , 刘裕谋朝夺位 , 改晋为宋 , 即宋武帝 。 刘裕去世以后 , 皇位先后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刘义符和刘义真 , 最后 , 传到了三郎刘义隆手里 。
登基以后 , 刘义隆十分担心檀道济会逼宫 。 因为 , 檀道济在军中的地位十分高 , 而且 , 他的儿子们均掌控着一定的兵权 , 他的手下更是如他一般英勇 。 后来 , 一些大臣趁机挑拨刘义隆和檀道济的关系 , 渐渐地 , 刘义隆对檀道济起了杀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