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甲午战争中,清军为何一触即溃( 二 )


清军训练不精 , 战场失误太多
1893年 ,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清朝北洋舰队的威力 , 还有相当的畏惧 。 但是 , 也有些日本将领在细致研究了清朝军队后 , 认为清军在1886年以后 , 士气的低落已经无法掩饰 , 军队不堪一击 , 更没有把北洋舰队的威力以及制海权的意义放在眼里(《日本外交史》信夫清三郎编) 。
清军的实际情形 , 从国内当时的众多记载中可窥其一斑 。
首先是军事训练如同儿戏 。 1894年10月17日《申报》的"妄言"一文形象地刻画清军当时的训练情形:"若夫统带诸员 , 则惟知克扣军粮 , 以充私囊 , 迷花醉月 , 自命风流……一得上宪阅兵之信 , 始预期传令勤操 , 藤牌短刀 , 无殊儿戏 。 "而且 , 军官不参加训练 , 这是晚清军队的普遍现象 。
北洋海军聘请了相当多的外籍军官训练军队 , 尤其是琅威理练兵是有一套的 , "督操綦严" , 在琅威理离开北洋水师后 , "后用洋员皆不及琅远甚" , "自马(格禄)来后 , 洋员之贪利接踵而至 , 名曰告奋勇 , 实则图薪水" 。 很明显 , 北洋海军"接踵而至"的洋雇员虽多 , 但绝大多数是为高薪而来 , 中日甲午战争时"至威海濒危 , 水师被困 , 若辈(洋雇员)早已置身局外矣" 。 所以 , 当时有人疾呼:"滥用此等洋员 , 又安能取胜乎?"
一切都是上行下效 。 海军将领们都无心抓训练 , 那低级官兵水手更是乐得舒服快活 。 北洋海军当时的训练状况是:"每北洋封冻 , 海军岁例巡南洋 , 率淫赌于香港、上海 。 "(《东方兵事纪略》)这样的海军 , 还能打仗么?
但这不只是北洋水师一军的状况 , 晚清时 , 整个大清的禁卫军、八旗驻防兵、绿营 , 都是一个样 , 视军事如儿戏 。 在当时的中日战场上 , 很多军队仓促成军 , 根本就没有或者充分地训练 , 譬如平壤战役前夕 , 清军主要将领聂士成还要回直隶地区招募士兵 。 另一将领宋庆为了抵抗日军 , 也临时招募兵员 , 使得毅军从原来的8营扩大到39营 。 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经验 , 也就可想而知了 。
『清军』甲午战争中,清军为何一触即溃
文章图片

"定远号"铁甲舰是当时北洋主力舰 , 也是大清国北洋水师的旗舰
其次 , 清军缺乏战意 , 士气低落 。 自古以来 , 两军对垒都是以积极备战而求不战 , 唯其战士有必死之心 , 方能砥砺军心 , 巩固边防 , 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觊觎之心 。 但是 , 清军从上到下都没准备好好打仗 。 这从日本方面的记载可以反观 , 1894年9月16日中日两军的平壤之战 , "兵力不足的日军 , 经过激战 , 击败了缺乏战意的清军" 。
此外 , 指挥失当、军事技术水平低下也是北洋舰队黄海战败的直接原因 。 海战当日 , 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 , 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 , 形成不了有力的攻击队形 , 反而被动挨打 。 开战不久 , 定远旗舰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塌 , 海军提督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 , 不能继续指挥战斗 。 悲摧的是 , 他事先又没有指定代理指挥者 , 这使中国舰队失去了统一指挥 , 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 , 旗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 , 各舰只能各自为战 , 陷于混乱状态 。
战斗过程中 , 北洋舰队一艘鱼雷快艇在距离敌舰西京丸号40米处发射鱼雷 , 这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 竟然未能命中 , 使敌舰逃逸 , 而当时的日本海军部长桦山资杞正在此舰上督战 , 假如鱼雷击中敌舰的话 , 必是一重要战果 。
"九月四日 , 倭舰五艘从东南来 , 我北山嘴台击之 , 第一出中其头船望楼 , 并毁其烟囱上半;若连环追击 , 可击沉 , 乃次出误提操练样弹出库 , 及易弹而倭舰已远"(《东方兵事纪略》) 。 可惜 , 清军炮台在关键时候 , 犯了最低级错误 , 把操练弹当作真炮弹给提出来了 , 耽误了时间 , 否则的话 , 可能重创甚至击沉日军的指挥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