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124961557@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医者仁心124961557@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本文插图

细目一:概述
一、头痛的概念及源流
1.头痛的概念
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 可单独出现 , 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
2.头痛的源流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 , 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 , 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 此因三阳经脉俱上会于头 , 厥阴经脉亦会于巅 , 故邪客诸经 , 循经上逆 , 发为头痛 。 《伤寒论》还记载了头痛各类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 , 如治疗厥阴头痛 , “干呕 , 吐涎沫 , 头痛者 , 吴茱萸汤主之” 。 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 , 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 , 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 《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 , 并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 , 言:“头痛需用川芎 , 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 太阳川芎 , 阳明白芷 , 少阳柴胡 , 太阴细辛 , 厥阴吴茱萸 。 ”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 ,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 , 其痛猝然而至 , 易于解散速安也 。 深而远者为头风 , 其痛作止无常 , 愈后遇触复发也 。 ”清代医家王清任倡瘀血之说 , 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
二、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讨论主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等 。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头痛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失调 , 先天不足 , 房室不节 , 饮食劳倦 , 体虚久病 , 头部外伤 , 跌仆闪挫 。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 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
二、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
病位:外感头痛在表 , 内伤头痛在肝肾 。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壅滞经络 , 络脉不通 , 头窍被扰而致 。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
外感头痛之病性多属表属实 , 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 , 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多属虚证 , 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
细目三:类证鉴别
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 , 起病较急 , 病势较剧 , 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 , 痛无休止 。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 一般起病缓慢 , 病势较缓 , 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 , 痛处固定 , 痛势悠悠 , 遇劳加重 , 时作时止 。
二、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 , 多在头后部 , 下连于项;阳明头痛 , 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 , 多在头之两侧 , 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 , 或连目系 。
三、根据头痛的不同性质判断其证候不同
头痛因于痰湿者 , 重坠或胀;肝火者 , 跳痛;寒厥者 , 冷痛而刺痛;阳亢者 , 痛而胀;气血、肝肾阴虚者 , 隐痛绵绵或空痛 。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头痛的治疗原则
外感头痛多属实证 , 治疗当以疏风祛邪为主 , 兼用散寒、祛湿、清热之品 。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 虚者宜滋阴养血、益肾填精;虚实夹杂者 , 宜扶正祛邪兼顾 。
二、风寒、风热和风湿外感头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医者仁心124961557@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本文插图

1.风寒头痛
主症:头痛时作 , 痛连项背 , 恶风畏寒 , 遇风尤剧 , 口不渴 , 苔薄白 , 脉浮紧 。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