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疫情期“摔出”巨大脑膜瘤,她10年来偶有头痛

作者: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今年庚子鼠年春节大家都过得特闹心 , 重点疫区以外还有人过得更担惊受怕 , 年过五旬的陈阿姨(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 因为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一直宅在浙江老家中哪儿也去不了 , 家里相比往日确实冷清不少 , 一年忙到头的她正想借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下 , 但没想到大年初三摔了一跤 , 居然“摔出”一个骑跨小脑幕的巨大脑膜瘤 , 着实让她受了场惊吓 。
头痛十年余一跤“摔出”脑肿瘤
陈阿姨平时在家附近服装厂上班 , 从十年前开始偶尔有头疼情况出现 , 但是她一直以为是上班累的 , 以为是偏头痛 , 就去药店买点止头痛药来内服 , 也没当回事 。
今年春节正月初三 , 正在家中做饭的她突然摔倒 , 被送到当地医院经磁共振检查 , 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右侧跨小脑幕富血供占位 , 考虑为脑膜瘤 。
一听到大脑里长了肿瘤 , 着实让一家人受惊不少 , 为谨慎起见 , 家人准备带她到上海检查治疗 。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一直耽误至今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 , 家人带她赶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
『健康界』疫情期“摔出”巨大脑膜瘤,她10年来偶有头痛
文章图片
罕见骑跨小脑幕巨大脑膜瘤 , 或危及生命
头颅MR增强显示 , 患者右侧后颅窝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病灶 , 大小近5公分 , 边缘清晰 , 轮廓不规整 , 向上凸入枕部 , 毗邻右侧小脑半球及枕叶受推压(右侧小脑少许水肿) , 右侧横窦明显受压 , 右侧枕骨受压变扁 。
颅内占位明确 , 根据影像学表现考虑为小脑幕脑膜瘤 , 并且肿瘤横跨小脑幕幕上幕下 , 十分罕见 。 肿瘤瘤体向上下两方向发展 , 大部位于后颅窝 , 瘤体已较大 , 不及时手术 , 会出现慢性枕骨大孔疝的急性发作 , 导致生命危险 , 患者手术指征明确 。
该患者肿瘤瘤体巨大 , 血供丰富 , 紧邻横窦、后矢状窦、直窦 , 术中需要规避重要血管 , 减少出血 , 同时要保护好小脑功能区 , 以防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或视觉障碍 , 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和难度 。 李士其教授建议术前先行DSA造影 , 可对适宜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 并充分完善术前准备 , 并对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好详尽的应急预案 。
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 , 瘤径>3cm的脑膜瘤 。 起源于小脑幕的脑膜瘤仅占颅内脑膜瘤的2%-9% , 骑跨小脑幕巨大脑膜瘤则更为少见 。 由于此位置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 毗邻重要神经血管 , 加之跨小脑幕上下 , 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 。
【『健康界』疫情期“摔出”巨大脑膜瘤,她10年来偶有头痛】历时5个多小时成功除大瘤
在完善DSA造影 , 并告知家属相关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 , 3月24日上午10点 , 为患者实施了“右侧枕部跨小脑幕上下巨大脑膜瘤切除术” 。
术后根据病理检测 , 患者确诊为小脑幕脑膜瘤 。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 ,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 , 仅次于胶质瘤 , 居第2位 。 50%位于矢状窦旁 , 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 , 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 。 脑膜瘤虽属于良性肿瘤 , 生长慢病程长 , 但其呈膨胀性生长 , 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 , 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
因脑膜瘤生长缓慢 , 等到发现时肿瘤往往长得很大 , 患者若忽视早期症状 , 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若未及时治疗 , 患者病情将呈现进行性加重 , 会导致多种恶性循环因素 , 使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威胁生命 。 目前 , 手术切除脑膜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尤其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 , 手术切除脑膜瘤的成功率不断提高 , 使大多数患者得以康复 。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 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 。 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 , 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