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死的火@崇祯是庸君吗?锦衣卫高官在《崇祯遗录》中披露,他是个好皇帝


旅次春风逐梦过 , 且弹胡拍赋长歌 。
衔杯岂是忘愁者?不醉其如天下何 。
平昔山川谁共赏 , 乱离日月正无多 。
几时江上销兵气 , 好汲安流洗画戈?
这是明末贡生钱士馨在明朝覆亡后 , 离开北京返回故乡时 , 与友人告别时写的《饮故人酒诗》 , 诗中传递出一个遗民在经历亡国离乱后的满腔愁绪 。
钱士馨 , 字稚拙 , 嘉兴平湖人 。 他在历史上是个小人物 , 因此生卒年月不祥 , 只知他是崇祯壬午(1642年)的贡生 。 但他是李自成进入北京 , 崇祯帝自缢煤山 , 再到满清入主紫禁城这一段历史的亲历者 , 他所著的《甲申传信录》历来被认为是对甲申之变记载比较真实细致的一部笔记 。 郭沫若于1944年3月19日发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 , 其中也引用了《甲申传信录》的内容 。

烧死的火@崇祯是庸君吗?锦衣卫高官在《崇祯遗录》中披露,他是个好皇帝
本文插图

满清入关后 , 为了统治中原 , 大批延揽人才 , 许多在明朝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贡生因此做了清朝的官 , 像清初名臣于成龙等人就在此列 , 可是钱士馨却不为所动 。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著《钱士馨事略》是这样说的:“甲申后不仕 , 以任侠往来河朔 。 工书、画 。 穷老以死......以补冬官 。 惟士馨不取 。 ”可见他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读书人 , 宁可穷老而死也不食清粟 。
钱士馨品行端正 , 性格刚直豪迈 , 喜欢结交豪杰人士 。 有一次 , 他们一行五人在陇东庆阳游猎 。 黄昏时分 , 天上下着小雨 , 突然遭遇五头猛虎 。 钱士馨喝到:“不尽杀 , 何以见诸君勇?”于是 , 每人各自射出一箭 , 四头老虎毙命 , 只有一头带伤逃入树林 , 而这一箭是一名少年所射 , 他立即追上去杀了老虎 , 割了舌头回来当信物 。 归来饮酒时 , 钱士馨却不与这个少年喝酒 , 他责备说:“发矢不中要害 , 不足多也!”其豪放和直率可见一斑 , 以他这种秉性 , 记录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时 , 只能秉笔直书 , 不会妄言分毫 , 所以他的笔记有很高的可信度 。
事实上 , 钱士馨著《甲申传信录》之目的 , 就是为了正本清源 , 廓清事实 。
甲申变乱后 , 远在江南的士人急于了解京城发生的事变 , 却又无从了解真相 , 于是各种谣言和猜测四起 , 一些根据道听途说来描摹这场事变的文字也广为流传 , 版本有数十种之多 。 丙戌年(1646)冬天 , 正在北京的钱士馨看到了一些从江南带来的关于甲申事变的书籍 , 觉得其中所述内容谬误百出 , 大多是虚妄之言 , 与他所见事实完全不符 。 为了尽量还原这段历史 , 让天下人了解甲申真相 。 钱士馨以自己的亲历 , 再访问众多经历此难的亲朋好友 , “刊讹谬 , 芟芜秽 , 补阙遗漏” , 历经七年写成一部书 , 而这时已是清顺治十年 , 也就是1653年了 , 这部书就是《甲申传信录》 。
《甲申传信录》共有十篇 , 内容丰富翔实 , 许多叙述与《明史》大相径庭 , 在他笔下 , 崇祯帝的一些关键行为 , 与人们在正史中得到印象相比是颠覆性的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崇祯帝的形象是很负面的 , 他刚愎自用 , 苛而寡恩 , 不能知人善任 , 在社稷倾覆的最后时刻 , 他的作为更是不堪 。
柏杨所著《中国人史纲》这描样写城破之时崇祯的表现:“朱由检听到消息 , 乘天还未明 , 企图逃走 。 他抛下妻子儿女手提着一支当时最新式的武器三眼枪 , 率领十数个还接受命令的宦官 , 宦官们都手执利斧(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每人发一支三眼枪 。 也不明白朱由检何以众叛亲离到如此程度 , 身旁连一个追随的将领都没有) 。 朱由检跑到东华门时 , 守门的宦官用乱箭阻止他逃走 。 朱由检再跑到齐化门 , 齐化门的守将是朱由检最亲信的朱纯臣公爵 , 朱由检找到朱纯臣的住宅 , 朱纯臣听说皇帝驾到 , 这在平时是稀世的荣耀 , 他会狂奔出来跪在门口迎接 , 可是现在他下令不准开门 。 朱由检再奔向安定门 , 安定门的守军已全部溃散 , 没有人在那里 , 城门封闭的很坚固 , 朱由检手下宦官们的利斧也无法把它劈开 。 这时已到了十九日的拂晓 , 大火四起 , 大顺兵团搜索前进的声音渐渐通近 , 逃既逃不掉 , 朱由检只好重返皇宫 , 在一座名为煤山的人工山之上 , 自缢而死 。 他在自缢之前 , 留下一份下列的遗书:说贼直逼首都 , 固是由于我的品德不足 , 上天才降下惩罚 , 但也是群臣误我 。 我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 请去掉我的帽子衣服 , 把头发披到我脸上 。 任凭逆贼割裂我的尸体 , 不要杀伤人民一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