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红尘」点燃“欧洲火药桶”,民族独立与同盟战争:两次巴尔干血战( 三 )


紧接着 , 黑山和罗马尼亚乘机也向保加利亚宣战 , 奥斯曼土耳其趁此卷土重来出兵色雷斯 。 此刻的保加利亚政府面临的是四面楚歌的情形 。 无奈之下 , 于6月25日请求俄罗斯出面调停 , 签订停战协议 。
「历史红尘」点燃“欧洲火药桶”,民族独立与同盟战争:两次巴尔干血战
文章图片
从6月28日开始到7月2日 , 几十万罗马尼亚军队越过多瑙河逼近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 , 6月29日 , 奥斯曼土耳其单方面破坏《伦敦合约》 , 集合全部兵力攻打被保加利亚控制的东色雷斯 , 不久后又越过《伦敦合约》中划定的米迪亚—埃诺斯边界线 。 经过激烈的战斗后 , 在7月23日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奥德林城堡并向保加利亚本土进军 。
保加利亚军队因为把兵力都集中在西部和南部跟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作战 , 对于北部和东部的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攻击分身乏术 。 结果 ,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 保加利亚背腹受敌 , 7月初时首都索菲亚告急 。 于是 , 政府只能以费南迪国王的名义请求大国出面调停 , 谈判签订和平条约 。 就这样 , 1913年7月17日 , 交战双方开始就战事问题 , 以保加利亚为一方 , 以塞尔维亚、希腊、黑山、罗马尼亚为一方 , 准备布加勒斯特进行谈判 。
对于巴尔干的两次血战 , 其实都能充分体现出每个民族对于疆域和人口的渴望 , 也为了自己的民族彻底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 为了自由而奋斗 。 但战争带来的伤害是残忍的 , 大量人口的死亡 , 无数百姓失去家园 。 曾经的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土地肥沃充满生机的地方 ,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被称为“欧洲后花园” , 可惜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 , 大国们参与其中 , 硬是把它变成了一个“火药桶” 。
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退、巴尔干同盟为了地盘而发生内战 , 再加上其他大国的虎视眈眈 , 让这个原来风景秀丽的地方烽烟四起 , 曾经的美丽不复存在 。 巴尔干半岛的名字源自巴尔干山 , 而巴尔干山被斯拉夫人称为“血山” , 这是一个带有负面性质的名称 , 但在经历了两次血战后 , 巴尔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血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