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市场风险很大,要做好下降准备( 二 )


我们通过稳投资工作也在了解钢企现在投资重点、方向 , 是否符合产业下一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 , 投资安排上力度够不够?
目前力度还是不够的 , 特别是在推动钢铁产业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上 。 从各地稳投资重点看 , 这方面力度也不够 。 如果钢企还沿用过去的老做法、模式 , 恐怕以后风险会很大 。
通过调研 , 我们感觉钢铁业经过疫情洗礼 , 投资上应该会更加冷静 。 对企业乃至于整个行业今后发展 , 会重新做一些深层次思考和研究 , 不能照搬过去发展模式了 。 路子要调整 。 不是政府、机构不让你这么干 , 而是可持续发展要求容不得你再这么干 。
钢企面对的困难问题 , 绝不只是今天的 , 还要看明天 。 不仅要着眼于眼前问题的解决 , 更多要思考疫情后所面对的难题 。
“高库存可能要维持很长时间”
经济观察报:钢协对高库存有没有摸底?消化怎么样?压力能否承受?
迟京东:我们一直在监测会员企业库存 , 对重点城市主要仓库库存也有监测 。 3月中旬以来 , 监测库存是在降的 , 只是消化速度不如人意 。 库存仍较高 , 但却是降势 。
原预计市场可能在3月底、最多4月就基本恢复 。 大家估计的过于乐观了 。 总体看 , 今年高库存可能要维持很长时间 。 往年2月最晚3月 , 达库存高点 , 基本在2000-3000万吨 , 今年估计会在3000-4000万吨高点运行相当长时间 。
而现在企业还在正常生产 , 消化不及预期 。 高库存确实如同堰塞湖一样 , 横在行业前面 。 它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 若短期不能完全消化 , 对今年经营会有较大影响 。
经营压力已由疫情初期间接压力变成直接压力 。 这对大部分钢企意味着一场严峻考验 。 但目前钢企还有一定承受力 , 主要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比如改革前 , 会员钢企负债率70% , 疫情前降到64%左右 。 这意味着企业在资金上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 , 加上2017年-2019年是盈利时期 , 钢企有相当的积累来抗风险 。
目前高库存问题不在于大和小 , 而是持续时间的长和短 。 如果是一年 , 再好的企业恐怕也会被压垮 。 如果4、5月份能快速化解 , 压力就不会太大 。
问题还在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的需求上 , 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状态 。 如果不能 , 钢企将面对的不是一个增长市场 , 顶多是一个同等市场 , 甚至于下降的市场 。 所以钢企要做好应对市场下降的思想准备 , 而非增长的准备 。 否则 , 将来可能要吃亏 。
经济观察报:高库存背后 , 有哪些深层次问题?
迟京东:如果我们能回到前几年钢材消费大幅增加的状态 , 那消化高库存也没问题 。 但问题是还能否回去?
相比2018年 , 去年钢企利润下降 , 也是一种合理回归 。 现在供给侧改革的红利也在逐渐衰减 , 这是一种正常状态 。
不过 , 尽管经历了长时间改革 , 有了初步成效 , 但还很不稳固 。 原因是钢铁生产规模仍很大 , 供给仍很大 。 本质还是钢铁自身一些老矛盾和问题 , 尽管得到了解决 , 但还有尾巴 , 未达到理想状态 。
钢铁产能还很大 。 2019年中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 其中粗钢产量9.96亿吨 , 同比增长8.3% 。 这是谁能想象到的?换句话说 , 中国到底有多少钢铁产能?怎么需要多少 , 就能给你搞出多少来?
一旦市场回落 , 这么大产能 , 供求矛盾加剧 , 行业压力能小吗?市场想保持过去的好效益 , 是不可能的 。 况且高产量需要更多原料 , 而国际铁矿又高度垄断 , 矿价怎能不涨?
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钢铁业自律性差 , 其中关键是产业集中度过低造成的 。 按钢产量计算 , 前10家企业占比36.6% , 分散的产能 , 割据的分布 , 很难做到统一应对市场危机 。
不能全指望“铁公基”拉动钢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