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科研时间]徐松涛:螺旋上升的肺癌治疗( 四 )


过去 , 很多患者一确诊是肺癌就会选择放弃治疗 。 “那时候患者都是怕花了钱受了罪 ,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 但这些年医疗技术发展得非常快 , 相应的 , 患者的观念和认识也改变了很多 。 ”他也很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更注重生活质量 。
常年朝七晚八工作的徐松涛 , 每天起床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去上班 。 对他来说 , 所有经手的手术都安全顺利 , 管理的患者都情况稳定 , 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 一切都井井有条 , “如果晚上还能正常回家吃上晚饭 , 不用在医院叫盒饭 , 那就是最理想不过的一天了” 。 未来:初心不改如果能去未来 , 徐松涛最想知道的不是未来医学的发展境况 , 而是后人对他们现在努力奋斗的事业的定义和评价:“我这个人就是有点矛盾 , 比较务实理智 , 但又对新事物很感兴趣 。 所以我更想看看我们现在的三代TKI在一线治疗的结果;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上的最终意义和地位;人工智能是不是真的给医学带来革命性变化 。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现在的新技术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医疗行业 。 ”
立足现在 , 他依然记得念书时在《高级外科学》这门课上拿到满分时的满足感:“我还是不改初心 , 专注我的临床工作 , 但比起一个纯粹的开刀匠 , 我更想成为一个为患者考虑得更周全的外科医生 , 不奢望能像老前辈那样成为哲学家 , 但至少向着医学家的方向努力 。 ”
[AME科研时间]徐松涛:螺旋上升的肺癌治疗
文章图片
图.国外同行观摩徐松涛的胸腔镜手术(右三为徐松涛)
对话·徐松涛||
AME:您觉得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应该是怎么样的?
徐松涛:理想的全程管理肯定是从诊断开始 , 各相关科室医生都共同参与 , 直到患者痊愈或死亡 。 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 , 现在肺癌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 , 患者的中位OS越来越长 , 同一时间内医生需要管理的患者就越来越多 , 时间和精力都难以胜任 。 所以我认为 , 目前还是各司其职 , 外科医生的重点还是外科治疗 , 从诊断开始 , 外科医生就要加入到可手术患者的治疗中 , 从新辅助治疗到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随访监测 , 都属于外科医生应该全程参与的环节 。
AME:患者的全程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 ,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该如何开展合作?
徐松涛:多学科治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某一学科的医生因为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 , 而导致诊疗出现偏差 。 所以各个学科医生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 结合起来提供证据 , 提高了证据级别 , 更能确保诊疗的准确性 。 我们经过多次的讨论 , 各科医生对某个病情的处理会达成共识 , 最大程度地修正了诊疗偏差 , 那相似的病例就可以不再重复讨论 。 所以在MDT开展的初级阶段 , 我们需要讨论的病例比较多 , 之后各科医生有了共识 , 遇到相似患者不会出现决策偏移 , 就只需要针对新出现的特殊病例进行讨论 。
AME:您曾说过针对复发脑转移应该延长监测时间 , 为什么呢?
徐松涛:过去“化疗时代” , NSCLCIIIA期患者术后中位复发时间在1年左右 , 从临床经验上看 , 多数患者会在两年内复发 。 所以我们的随访监测时间一般是两年 , 两年内不复发的话 , 再复发的概率就比较低 , 五年不复发就可以算作基本治愈 。 但随着靶向药 , 特别是三代TKI奥希替尼出现 , 它对脑转移的控制效果比较好 , 降低了复发概率 , 延长了RFS(无复发生存时间) , 所以相应的监测随访时间也应该延长 , 这样才不会耽误患者复发后的治疗 。
AME:您还说过 , 对患者的监测重点也要有所区别 , 应如何区别?
徐松涛:我们现在知道 , EGFR突变阳性或者ALK突变阳性的患者有比较高的脑转移风险 , 所以即便现在国内外指南都还没有足够证据把定期磁共振成像检查推荐为肺癌患者的常规术后监测手段 。 但据我临床观察 , 对这部分突变阳性的患者 , 即使没有症状 , 也有必要每年做一次磁共振成像筛查 。 越早干预 , 越能提高治疗效果 , 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