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30%门店倒闭?后市场“战疫”洗牌波及全汽车行业

2018年 , 我第一次深入走访了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汽配城 , 也是从事采访人员职业后的第一次 , 被汽车后市场的群体故事牵动着神经 。 作为时代的产物 , 黄昏中的汽配城就像昔日的中关村一样 , 伴随着拆迁、市场萎缩与互联网的多重冲击 , 在走完辉煌的顶峰后 , 逐渐步入阴霾笼罩的“黑铁时代” , 至今想来 , 心有戚戚 。
去年初 , 又有了重走汽配城的想法 。
彼时在一家旧书店淘到贾樟柯十年前的旧作《中国工人访谈录》 , 从国营工厂到商业楼盘 , 承载了三代工人、五十年记忆的老厂在一年之内全部拆毁 , 群体的存在就像弹烟灰一样灰飞烟灭 , 白纸黑字里的生死起落 , 给了我极深的印象——这像极了日渐没落的汽配城里 , 密密麻麻的个体命运 。
同样都是聚集在一个特殊的场域 , 同样都被毫不留情地拆毁 , 同样无可奈何地被时代裹挟 , 同样成为社会前进和行业转型的牺牲品 。 跨越工人访谈那段特殊时间段的人物对话 , 此前给我极大震撼的是查建英女士的几段经典采访 , 可是贾导偏偏把镜头聚焦在小人物身上 , 相较精英主义式的解读 , 那一刻我更感动直面个体现实的真诚 。
[汽车公社]30%门店倒闭?后市场“战疫”洗牌波及全汽车行业
文章图片
因为惰性使然 , 转眼一年已经过去 。 直至新冠肺炎疫情在年初肆虐 , 自己才决定采访提笔 , 纪录疫情下的新故事 , 和不一样的社会情绪 。
可是 , 新冠肺炎对汽车后市场的这一轮影响 , 绝不仅仅集中在汽配城、或是终端门店的简单维度 , 如果我们用“鹰眼视角”去鸟瞰整个行业里的个体和企业命运 , 裁员 , 关店 , 负债 , 现金流告急等消息屡见报端 , 汽配厂商 , 经销商 , 平台甚至服务商都不能在这一场灾难性的冲击中独善其身 。
宏观看来 , 疫情对后市场的冲击是硬币的两面 , 我们发现 , 在加速洗牌和淘汰的过程中 , 后市场的投资案依旧在新冠肺炎期间正常进行 。 先不说年初几家巨头已完成模块化重组 , 上周又传来好美特汽配连锁供应链平台完成Pre-A轮融资的消息 , 多难兴业、危中有机的规律依旧在后市场的土地上悄然上演 。
在2019年的日内瓦车展结束以后 , 主编石劼曾用《转身幽蓝 , 折叠血红》一文来记录电气化转型时代的冲突与变局 。 如今疫情的黑天鹅在汽车后市场上空飞过 , 潘多拉魔盒的刺眼亮光背后 , 正如这篇文章标题所表达的意象 , 映射出的亦不仅仅是新蓝海的澄碧 , 还有整个后市场分化洗牌浸透血色的危与机 。
[汽车公社]30%门店倒闭?后市场“战疫”洗牌波及全汽车行业
文章图片
终端门店的生与死
这似乎成了疫情期间的一个强话题——
究竟会有多少门店因新冠肺炎而倒下?
在和业内朋友聊天的过程中 , 大家普遍认为30%的终端将熬不过上半年 , 汽车后市场的资深投资顾问林一夫先生的态度则更为谨慎 , 保守地看 , 他认为全国的很多门店在6月底前将会逐渐显不同程度的困境是大概率事件 。
湖北省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协会冯和秘书长也持相似的态度 , 在他看来 , 上半年关门歇业的门店不会太多 , 目前大部分老板都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 继续强撑2-3个月 , 观望疫情稳定后能否恢复正常的业绩水平 。 今年8-9月会是一个分水岭 , 那时候倒下的门店或将超过15% 。
复工难 , 成为压在门店身上的一块巨石 。
根据《汽车公社》的走访和调研 , 北京、上海、杭州以及广州等城市截至3月底也仅有70%的门店复工运营 , 但即使是这些已经复工的终端门店 , 也因为员工到岗难、上游原材料或供货紧缺等原因 , 依旧有80%的门店无法恢复所有正常业务 。
而根据冯秘书长在一线的观察 , 湖北地区(武汉除外)的终端门店目前已陆续步入正轨 , 但武汉市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 , 目前4S店复工率仅有20% , 修理厂也在20%左右 , 汽配端情况稍微好一些 , 但三月底复工营业的也只有30% 。 在他看来 , 湖北地区的汽修汽配门店想恢复去年同期的经营水平 , 至少要在3个月以后 , 武汉市则需要4个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