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31岁最小的19岁,讲述6位志愿军烈士的家国故事( 三 )
烈士冉绪碧——
弃笔从戎 , 扛枪卫国
■解放军报特约采访人员 朱 勇 通讯员 黄 韧
一个木制算盘 , 一盏桐油灯 , 一个简易木制书箱 ,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 , 3件由家人捐赠的烈士冉绪碧遗物静静地“躺”在展柜中 , 透着书卷气息 , 让参观者不禁遐想 , 是什么让这位书生弃笔从戎 , 最终捐躯异国?
一位70年前的读书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
烈士冉绪碧 , 1949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 1951年4月22日 ,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 , 为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 。 四兄妹中 , 冉绪碧排行老三 , 大哥、二哥均已去世 , 妹妹健在 。 侄子冉方章、冉方禄现居住在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 。
清明节前夕 , 采访人员通过当地人武部再一次联系到了冉方章 , 他为采访人员介绍了3件遗物背后的故事 。
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 。 为支持他读书 , 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 , 父亲冉启基只能让哥哥妹妹辍学 , 全身心供应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 , 并为其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 。
而为了读书 , 冉绪碧早出晚归 。 一大早出门 , 翻越四五里山路 , 傍晚才返回 。 当时没有电灯 , 晚上如何学习成为一个难题 。 冉启基咬牙用家里的12斤苞谷换来了一盏桐油灯 。
渐渐地 , 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的成长需要 。 冉启基又用60斤苞谷 , 为冉绪碧聘请了一位教书先生 。 为了便于保存越来越多的学习书籍 , 冉启基还特意聘请同乡的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
3件学习用品 , 既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以改变命运的希冀 , 也启蒙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 。 为了追寻革命理想 , 冉绪碧放下书箱 , 扛起钢枪 , 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
烈士周少武——
一张珍藏多年的证明书
■张建平 李 军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店留村的周波家里 , 一直珍藏着一张特殊的证明书 。
这是一张早已被岁月洇渍得发黄的证明书 。 上方是两面军旗 , 四周边框为深褐色 , 左右两侧是齿轮和麦穗图案 , 上下还印有坦克、飞机 。
这张有些破损又看似简单的证书 , 却分量极重 , 价值千金 。 这是志愿军烈士周少武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
周少武年少参军 , 牺牲时未婚 , 没有子女 。 弟弟周观富已于2014年去世 。 周观富老人的孙子周波向采访人员回忆 , 从小他便经常听爷爷讲述大爷爷的故事 。 爷爷告诉他 , 两兄弟从小相依为命 , 感情很深 。 后来一起逃荒到陕西 , 在那里 , 年仅17岁的周少武决定参军入伍 。
自那以后 , 兄弟二人便失去了联系 。 后来 , 他回到老家济源 , 一直四处打听消息 , 却始终杳无音信 。 直到多年后 , 周观富收到了这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 他这才知道 , 哥哥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 。 周观富一直珍藏着这张证明书 , 常常拿出来睹物思人 。 后因年代久远有些磨损 , 他还专门请人用玻璃镜框装裱 。 就这样 , 这张珍贵的证明书被老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
过去几十年 , 周观富一直惦念着要把哥哥“接回家” , 却未能如愿 。 2014年 , 周观富临终前 , 把这张珍藏了一生的证书交给子孙保存 。
或许是巧合 , 也或许是上天的安排 。 就在周观富去世后不久 , 长眠异国多年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 开始逐批次回国 , 第一批回国的烈士遗骸中就有周少武 。 可惜 , 周观富未在生前得知这一消息 。
燕归花开 , 又至清明 。 让我们满怀敬意 , 向这张用烈士生命换来的“证明书”致敬 。
文章图片
(本文刊于《中国国防报》2020年4月2日03版)
推荐阅读
- 张文宏又飙金句:我们不常出来是世界最大的福气
- 90岁老人频被骗婚,女保姆霸占家产:老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
- 40岁郭京飞跪地“崩溃大哭”:这一幕,揭开成年人最大的真相
- 宽宽松松,大一码的时髦
- 「复工」工信部:截至4月15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84% 受疫情影响大的产业复工率偏低
- 新款 iPhone SE 发布,安卓手机今年最大的对手来了!
- 为何女性是疫情里最大的输家?
- 31岁温州姑娘陷入爱情“屠宰场”,一个男人让她悔不当初!姑娘们都要当心
- 中国捐赠▲一天之内5架!多国包机密集来华购物,包括世界最大的运输机
- 小龙虾@这新鲜个大的小龙虾“真香”!县长亲自带货直播,你不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