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动辄百亿、造假成本每集90万?收视率造假的画皮早该揭开了
财经决策第一号:
ENNweekly
(
长按可复制)
本文转载自2
020年4
月17
日微信公
众号“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 ,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张漫子 。
收视率造假 , 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 数字的运用终究是为人服务 , 而不应当是人被数字牵着鼻子走 。 倘若数字不真实、评价不公允 , 则竞争无意义 , 所谓行业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发布的《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明确 ,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统计工作 , 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 。 出现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 , 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 。
我国广电节目收视率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 , 数十年来 , 收视率造假现象一直屡禁不绝 , 甚至成为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 。
“买卖收视率”的过程 , 甚至被描述为一出“谍战大片”:电话联系、不轻易露面、现金交易……“不买就不给播 , 买了也不确保收视第一” 。
知情人士透露 , 在风头最劲的年景 , 收视率造假的年产业规模在数十亿元 , 平均每个节目的造假成本高达3000万元至4000万元 。 《娘道》导演郭靖宇曾揭露 , 购买收视率的价格高达90万一集 。 这一金额相较于2012年的价格已经上涨超过100倍 。
文章图片
与任何造假行为一样 , 收视率造假之风愈演愈烈 。 在造假成本水涨船高的同时 , 影视播放数据也在接连创造“点击量上百亿”的奇迹 。 收视率由“系统内部的自我反馈机制” , 异化为“相关方攫取利益的工具” 。
尽管十余年来 , 行业内外不乏对收视率造假乱象的曝光和痛斥 , 但“造假黑产”依旧坚固不破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是由于收视率作为“行业硬通货”用于电视台、广告商、制作方等各方之间的利益交换机制 ,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影视圈的“链条腐败”呈现根深蒂固之势——只要收视率漂亮 , 广告商就乐于买账 , 电视台和资源方也因此获利 , 宣传方有了业绩保证 , 演员也得到了收视率的肯定 。
文章图片
2020年第一季度“脱水收视率” 来源:“国视听大数据”
长远来看 , 收视率造假的危害显而易见 。 一旦整个产业链被潜规则渗透 , 会导致全行业的急功近利 , 迷恋暗箱操作 , 过分依赖数据堆砌的虚假繁荣 。
一方面 , 数十万元一集的造假成本 , 势必带来内容制作的偷工减料 。
频频出现的“抠图拍戏”和“五毛特效”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 制作成本高的品质剧因买不起收视率被排挤出局 , 留给观众的只能是剧情注水、收视率注水的劣质剧 , 搅浑行业生态 。
另一方面 , 在广告主对高收视率的要求下 , 电视台要求制作方购买收视率 , 制作方不得不提高单集售价 , 电视台则只好再提高广告报价……形成恶性循环 。
凡此种种 , 在让观众受惑、产业链受累的同时 , 也丧失了剧集评价的权威性 , 最终伤的还是从业者的元气 , 国产影视作品的底气 。 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 , 随之而来的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匮乏等问题 , 已伤及影视行业的肌理 。
推荐阅读
- 他又热搜第一了?
- 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搞不懂的Excel“疑难”
- 张大奕的公关怎么没帮她删这些瓜?
- 「」拼多多公布iPhone SE百亿补贴价:2899,交个朋友
- 广西贺州:两级院联合出品复学第一课 点击率破7万
- 全球志愿者创建战疫“最快超算”:算力达每秒2.4百亿亿次
- 「蓝思」百亿定增遭遇跌停,“中国女首富”做错了什么?
- 他用100%公有云为丰田、华润在线管理采购支出近百亿,撬动万亿级新蓝海
- 其实杨幂,也挺可怜的
- 『』苹果新机发布后网友涌入拼多多“求百亿补贴”,拼多多:已安排,惊喜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