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古代餐桌上的“分”与“合”( 二 )


分餐制向会食制的转变也有一个过渡的过程 , 有时人们还会有遵循古制 。《唐摭言》记载 , 有一次杨嗣复在家里设宴 , 请父亲坐在正寝 , 自己“领诸生翊坐于两序” , 显然不是围坐而食 。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中 , 韩熙载及其他几位贵族子弟面前都摆着几张小桌子 , 反映了当时分餐的习惯依然存在 。
宋代是中国饮食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 , 也是“围桌而食”合餐制形成的时期 。宋代城市食肆发达 , 酒楼林立 , 各色菜品极为丰富 , 人们乐于围坐在一起吃饭 , 以便能够享受到更多种的美食 。《东京梦华录》记载 , 宋代开封城内人家如要办酒宴 , 根本不需自己动手 , 一切桌椅陈设、餐具器皿、厨师伙计都可以租赁或雇佣 。以至于“托盘 , 下请书 , 安排坐次 , 尊前执事 , 歌说劝酒”都有专人负责 , 称为“白席人” , 类似于现在宴会上的司仪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描述 , 如果贵宾动筷子吃了某样菜肴 , 白席人便高唱一声某人吃了什么 , 请众客同吃 。南宋朱弁的《曲洧旧闻》记载 , 王安石吃东西的时候 , 无论怎么摆放 , 都只吃眼前最近的那盘菜 , 对其他的菜都不闻不问 。
不过 , 在一些重要的宴会场合 , 如宫廷宴会上 , 还会采用分餐制 。像皇帝过生日这类重大宴席上 , 百官要按品级就座 , 期间皇帝要行酒九轮 , 每轮大臣们都要起立饮酒 , 之后上一次菜 , 中间还穿插着乐舞表演 。这种宴会只能采用分餐的方式举行 。
到了明清时期 , 国人就以合餐为主了 , 但这并不绝对 。曾于明朝末年游历中国的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在《大中国志》中写到 , 中国人喜欢“用餐桌的数量去显示宴会的盛大 。一般是一桌坐四人 , 或一桌两人 。但对于大人物来说 , 他们安排一人一张桌子 , 有时两张 , 一张供吃饭用 , 另一张用来摆杯盘 。”《红楼梦》第四十回也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第二次宴会时 , “上面二榻四几 , 是贾母、薛姨妈 , 下面一椅两几 , 是王夫人的 , 余者都是一椅一几 。”这就采用了分餐制 。
【[餐桌]古代餐桌上的“分”与“合”】即便是合餐 , 也可以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防止交叉污染 。《红楼梦》中描述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吃饭时 , 李纨和王熙凤二人就“立于案旁布让” , 为别人布菜自然得用公筷、公勺 。据考证 , 最早使用公筷、公勺的是宋高宗赵构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 , 宋高宗“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 , 他用餐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两副筷子和勺子 。吃饭之前“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 , 食之必尽 。”“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 。”吴皇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 , 他回答说“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 。”这里所说的“别箸”和“别匙”就是古代的“公筷”和“公勺”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