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云玩“黄”了,都怪阿里腾讯太强大?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作者 | 苏琦被雪藏两年的美团云业务最近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 原因竟然是宣布退出市场 。美团云近日发布公告称 , 因业务调整 , 美团公有云将于2020年5月31日0点起 , 停止对用户的服务与支持 , 并回收资源 。 这就意味着 , 使用了美团云的众商家 , 不得不将存放于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进行迁移 。有分析人士认为 , 美团云的退出其实并不意外 。 阿里的电商、腾讯的游戏 , 从主营业务来说 , 客户有天然的上云优势 。 美团比较尴尬 , 其服务的大多是线下体量较小的门店 , 商家本身的IT需求就很少 , 很难发动交易 , 及时止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无独有偶 , 今年2月 , 苏宁云比美团云早一步宣布停止运营 。 与美团云不同的是 , 于2018年Q3才投入商用的苏宁云 , 主攻私有云市场 , 一度实现盈利 。 两家先后退出市场 , 标志着云服务市场迎来洗牌期 。事实上 , 现在的市场竞争态势已趋稳定 , 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 , 阿里、腾讯、AWS、中国电信、华为共占据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74%的份额 。 这决定了公有云市场已经不需要新玩家 , 一些既有的排名靠后的公有云厂商 , 也开始做以私有云、混合云为主的解决方案 , 以退为进 。当然 , 随着企业的上云进程加快 , 还是有很多的市场空间可能会被开发出来 , 这也是后进入市场的云计算厂商的发力点所在 。业内人士的共识是 , 做云是一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事 , 技术、运营、获客、战略 , 每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最后的失败 。 未来还会有玩家退出 , 美团云和苏宁云只是先走一步 。云业务让美团看到了自己的边界美团云成立早 , 但发力晚 。 美团云自2012年便开始部署私有云 , 2013年对外运营 , 当时市面上仅有阿里云、腾讯云和UCloud几家公司 , 百度都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云计算战略 。 但一直到2015年5月 , 美团云才正式独立运营 。2017年 , 几乎是美团云唯一意气风发的一年:5月对外发布全新的品牌logo , 6月宣布获得云服务业务许可证牌照 , 7月发布深度学习平台DLS;10月31日召开首届美团云人工智能峰会 , 发布了两款高性能AI云主机 , 并宣布美团云DLS免费开放 。此后 , 情况急转直下 , 2018年1月便传出美团战略雪藏云业务的消息 , 云资源也转为在美团内部使用 。 同年9月 , 美团云前掌门李爽离职创业创建BonusCloud , 入局区块链 , 美团云也基本从大众眼前消失 。从脉脉上可以看到 , 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 , 有不少美团云KA大客户经理离开 。 同时美团云的微博在2017年11月停止更新 , 如今已注销了账号 。去年12月25日 , 美团云主体北京三快云计算有限公司 , 将注册资金从1000万元提高到了8.7亿元 , 注册资金突然翻了八十多倍 , 很多人以为美团云要卷土重来 , 没想到增资不到三个月 , 美团云宣布退出云市场 , 众商家也措手不及 。
与腾讯、阿里在云业务的投入相比 , 可以说 , 美团云一直以来定位就很尴尬 , 创始人王兴一次也没有为美团云站过台 , 美团云也始终没有被正式划归美团的战略 。如今回过头再看 , 美团放弃云计算选择了网约车和新零售 , 同时放弃的还有美团的供应链和金融等业务 , 当时为了上市可谓最后一搏 。 美团也只在2018年中期报告中 , 在新业务及其他中提到了云——美团向商家提供的服务已拓展至云端ERP系统、B2B食材供应链解决方案等 , 此后再无提及 。有分析人士称 , 2017年美团的集团策略从纯C端进军B端 , 上述云端ERP系统并非美团云自己研发打造 , 而是美团在2018年与餐饮健康、天才上龙等餐饮ERP服务提供商共同打造的开放式餐饮平台 。“美团主攻餐饮 , 商家本身的IT需求量较少 , 从服务器的采购来看 , 餐饮零售都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 仅占到整个服务器采购量一年的5%-6% , 未来想去盈利、占有市场 , 很困难 。 ”上述分析人士称 。另一位云厂商从业人士告诉燃财经 , 美团退出其实并不意外 , 像美团这种线下餐饮O2O模式 , 服务的是线下的小门店 , 它们跟云发生连接很少 , 很难发动交易 。 阿里主营电商、腾讯主营游戏 , 客户有天然的上云优势 , 美团比较尴尬 。事实上 , 现在的市场竞争态势决定IaaS已经不需要新玩家 , 字节跳动基于自身做应用懂体验的优势 , 进军企业级SaaS , 则显得更加合情合理 。 上述分析人士建议 , “滴滴也好、美团也好、苏宁也好 , 其实都可以考虑SaaS , 美团退出云市场 , 其实也是在及时止损 。 ”经此一役 , “无边界”的美团也终于有了自己的边界 。云市场加速洗牌中国云计算市场客户正加速流向头部玩家 。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上半年)跟踪》报告 , 2019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54.2亿美元 , 阿里、腾讯、AWS、中国电信、华为共占据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74%的份额 , 百度跌出前五 , 前四名几乎没有变过 。公有云市场的集中度之后会进一步提升 , 阿里、腾讯站稳第一梯队 , 金山、浪潮紧随其后 , 第三梯队则是前段时间在国内科创板上市的UCloud , 一直谋求上市未果的青云等创业公司 。“大家入场其实都挺早的 , 而且现在几家云厂商的技术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异 , 最终就是拼规模 。 规模更大 , 适用性能更好 , 成本就可以降得更低 , 马太效应非常强 。 ”爱分析合伙人兼首席分析师李喆称 。寡头效应的形成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 头部的云厂商 , 覆盖的行业和客户足够广 , 客户量越大 , 新产品就有交叉销售 , 甚至“捆绑销售”的机会 。 一位百度的员工告诉燃财经 , 百度会先给客户销售其他具体的业务 , 而这些业务服务会依赖百度的云服务 , 从而形成捆绑销售 。当客户量形成一定规模 , 机器和资源也都可以做到复用 , 比如游戏的活跃时期是晚上大家下班之后 , O2O行业则是白天 , 不同行业的同种类客户越多 , 资源的重复使用度就越高 , 边际效益就会递增 。李喆称 , 还有一点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 。 如果平台上面有更多愿意持续付费的用户 , 云厂商就敢投入更多资源不断去优化改善 。 同样的工具 , 1千个人用和1亿人用 , 云厂商舍得砸进去研发的资源也不同 , 效果可想而知 。“AWS的产品一年能更新换代1000多次 , 核心原因就是它的用户量足够大 , 能在单点产品上投入足够的人力去做 , 这是很多厂商不敢也不能去做的事 。 ”李喆分析道 。云服务市场并不是一个纯技术的市场 , 不然Google Cloud早就应该超过AWS成为行业第一名了 , 这个市场考验的还有运营(获客)能力 。 因此不管谁进场 , 哪怕技术再创新 , 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积累运营的经验 , 这个过程没有办法省略 。
推荐阅读
- 『张大奕』蒋凡在阿里内网致歉,恳请公司对自己调查
- 『王某某』外卖小哥车祸身亡家属索赔53万元,美团以未签劳动合同拒付
- 『IT之家』单车被对方搬到偏远处,美团、哈啰纷纷报警
- 『海峡都市报TB』上百辆共享单车莫名被弃福州路边!谁干的?哈啰:美团干的,已报警
- [天津津南法院]智能短信被插入营销链接,腾讯向泰迪公司索赔4900万
- 『美团骑手平台』创业失败后用送外卖来还债,他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 [尚庆康]为什么越来越多小区禁止美团外卖等小哥骑车进入?揭开真实原因
- 贾冀豫_腾讯会议和李跃华等交流
- 五问美团:连续三季度盈利,可否持续看涨?
- 不合格商品,谋财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