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的三种死法,折射出千年庙堂、江湖和文艺之别

一句“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 让司马昭这位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晋朝奠基人之一 , 变成了乱臣贼子的典型 , 千百年来 , 概莫能外 。
有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这样的能人在前 , 司马昭也是经历了多年平定内乱 , 以及对蜀汉、动武的战争 , 以致司马师突然去世后 , 立即就可以掌控全局 , 成为司马懿父子交接棒的最后一个 。
「」司马昭的三种死法,折射出千年庙堂、江湖和文艺之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魏咸熙二年(265年)八月 , 司马昭去世 , 四个月后他的儿子晋王司马炎就取代曹魏 , 建立了晋朝 。
无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鉴》 , 在写到司马昭去世时的情景 , 都非常简洁 , 《晋书》:帝崩于露寝 , 《资治通鉴》:文王卒 , 非常平淡自然 。
可到了明朝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 , 司马昭的死已经有了相当的故事性:
大臣奏称:“当年襄武县 , 天降一人 , 身长二丈余 , 脚迹长三尺二寸 , 白发苍髯 , 着黄单衣;裹黄巾 , 挂藜头杖 , 自称曰:吾乃民王也 。今来报汝:天下换主 , 立见太平 。如此在市游行三日 , 忽然不见 。此乃殿下之瑞也 。殿下可戴十二旒冠冕 , 建天子旌旗 , 出警入跸 , 乘金根车 , 备六马 , 进王妃为王后 , 立世子为太子 。”昭心中暗喜;回到宫中 , 正欲饮食 , 忽中风不语 。次日 , 病危 , 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 , 昭不能言 , 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 。时八月辛卯日也 。
按照这里的说法 , 司马昭先是听一位大臣说襄武县有一怪人 , 主张改朝换代 , 以此为吉兆建议他进一步把待遇向皇帝靠拢 , 司马昭“心中暗喜” , 回宫正要吃饭突然中风 , 话都不能说了 , 第二天就病重去世了 。
「」司马昭的三种死法,折射出千年庙堂、江湖和文艺之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戏剧性和画面感十足 , 但却与史无据:第一 , 当年并没有哪位大臣跟司马昭说过类似的话 , 要不然肯定会记在史书中 , 但确实没有任何记载;第二 , 大臣建议司马昭在个人及亲人待遇上更进一步 , 史书中其实早就提前了 , 《晋书》:“五月 , 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 , 建天子旌旗 , 出警入跸 , 乘金根车 , 驾六马 , 备五时副车 , 置旄头云罕 , 乐舞八佾 , 设钟虡宫悬 , 位在燕王上 。进王妃为王后 , 世子为太子 , 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 , 《资治通鉴》:“五月 , 魏帝加文王殊礼 , 进王妃曰后 , 世子曰太子” , 这时距离司马昭去世还有3个月时间;第三 , 如果司马昭真的是心中暗喜 , 那么这种心理活动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 写出来只能说明是作者的想象了 。
到了1994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 , 司马昭的死又有了新变化 , 他是笑死的 , 具体是在蜀汉后主被俘虏到洛阳后 , 因在宴会上“乐不思蜀” , 司马昭笑得收不住了 。
【「」司马昭的三种死法,折射出千年庙堂、江湖和文艺之别】这种死法当然更有视觉冲击力 , 事实上很多人也记住了这一幕 , 但不管是正史还是小说 , 这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过 。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记载:司马文王与禅宴 , 为之作故蜀技 , 旁人皆为之感怆 , 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 , 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 , 不能辅之久全 , 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 , 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 ,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 , 不思蜀 。"郤正闻之 , 求见禅曰:"若王后问 , 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 , 乃心西悲 , 无日不思' ,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 , 对如前 , 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