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辰生,人物画」笔歌墨舞见激情——走近军旅画家董辰生大师的人物画世界(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辰生老师出席《艺林撷菁》首发式并讲话
首发式上董老师谈到了对我的看法:“首先祝贺袁惠贞小姐 , 能够出版这样一本关于书画家的专著 。这本书的形式很好 , 好像还是第一次看见 。这本书包含对画家的评论、画家的精品 , 还是彩色印刷的 。这样的一本好书 , 肯定具有可读性、可观赏性、可收藏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 , 体现了袁作家的心愿 。祝贺小袁这本书发行成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艺林撷菁》首发式上阿老和董辰生祝贺作者
此外 , 在我新书《艺林撷菁》介绍他的文章页面上 , 他用繁体写下“志于道 , 据于德 , 依于仁 , 游于艺” , 落款“己卯年辰生书于北京” , 最后盖上朱文签名印章 。同时告诉我这句题字出自《论语·述而》 , 是孔子教育、学术思想的总结 , 也是孔子一生的真实写照 。
董老师对孔子研究颇深 , 并曾经跟我分享其感悟:“绘事后素”是孔老夫子对绘画的表述 。主要表达道、德、仁、艺 , 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要点 。如无高远的“志”向 , 就难免流于俗气;没有相当的“德”行为依据 , 人生就如飘萍无根 , 最终也不能真正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 , 在心理上就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 , 知识不渊博 , 人生就会枯燥 。实现先圣提倡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四种涵养修为 , 才可臻至人生的理想境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辰生老师为作者新书题字
孜孜不倦 笔耕不辍
在董辰生老师80多年的美术生涯中 , 创作出大量的插图、连环画、宣传画、民族风情画、戏曲人物画和人物速写画等 。其中组画《黄继光》获得1982年全国连环画二等奖 , 组画《喜闻乐见》获得1982年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 , 中国画《共鸣》、《泼水节》、京剧人物画《苏三起解》、《审头刺汤》为中国美术馆和北京画院收藏 。1979年以后 , 两届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
其先后出版有《董辰生京剧人物集》、《辰生速写》、《董辰生画选》和《董辰生古今人物画》、以及连环画19本 , 电视片《董辰生的戏剧画》一部 , 深受部队乃至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
有缘千里来相会!当初与这位名闻遐迩的军旅老艺术家的结缘 , 历历往事至今依然清晰在目 。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冬天 , 我第一次去北京董老师家采访 。步进他家画室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墨绿色的书案上摆着文房四宝 , 散发着墨宝幽香 。墙上悬挂着他的几幅人物作品 , 整体格局雅致而文气 。
宾主客套一番后 , 他拿出几幅近作给我观赏 。其中一幅人物画作品《踏歌行》 , 以生动优美的舞姿造型、流畅丰润的线条、明快典雅的墨色 , 深深地吸引着我 。
他不吝赐教 , 俨然一位慈祥、可亲的老师 , 谆谆善诱教我如何细细品画 。于是 , 我就自然而然称他为董老师 。
董老师继续介绍中国画《踏歌行》的创作 , 以及其中蕴涵的民族风情 。这幅画是描写云南省高黎贡山区的傈僳族 , 一个酷爱歌舞的少数民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画《踏歌行》
傈僳族人民性格豪爽 , 崇尚文化生活 。种类繁多的节日 , 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他们甚至用唱歌和舞蹈来解决矛盾 , 从而平息了不少的麻烦和纠纷 。这真是妙不可言的风俗!在庆祝丰收、婚姻嫁娶和节日集会时 , 无不用歌舞来尽情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悦 。有的歌舞即使在无伴奏的情况下 , 也能声情并茂 , 韵味十足 。他们擅于运用脚的舞步、脚跟的叩击 , 踢踏出优美悦耳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