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辰生,人物画」笔歌墨舞见激情——走近军旅画家董辰生大师的人物画世界
作者:袁惠贞
我国著名军旅画家董辰生大师 , 1929年生于秦皇岛 。19岁那年 , 他踏着解放战争的硝烟 , 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 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文艺战士 。
在革命这个大熔炉里 , 他自觉地接受部队的历练 , 接受战火的洗礼 , 铸就其远大的目光和宽广的胸怀 。更把少小在父亲那里学到的民间绘画技艺 , 发扬光大 , 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并不断提升 , 用以宣传政策、报道战事、描摹战士、讴歌英雄 。
董老师用多彩的画笔反映时代的同时 , 也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创作人生 。他的成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断壮大 , 祖国的繁荣富强息息相关 。
他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后勤报》社、中南军区政治部《战士报》社美术编辑、总政治部《解放军报》社美术编辑 。期间 , 他身在部队 , 深入生活 , 远足边陲 , 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军事题材作品 。他的笔下英雄辈出: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杨根思、刘胡兰、焦裕禄……这一个个英雄人物的连环画 , 都是一件件沉甸甸的作品 , 汇聚而成“一幅壮丽的、史诗般的画卷” 。在新中国画坛上 , 画英雄人物连环画的一众艺术家中 , 董辰生可谓不可或缺 。
构思巧妙 翰墨传神
2017年9月12日上年10点正 , 我再次到董辰生老师家采访 。此前 , 董老师关切地告诉我 , 他家住北京海淀区紫竹园路100号内干休所 , 并认真嘱咐我到了紫竹桥路调头 。当我如约而至时 , 满头银发年近90岁的老人家已站在一楼等我 , 我说:“我来你家啊 , 董老师!您家不是住在四楼吗?”他接过话头:“我家是在四楼 , 不过已经装上电梯 , 就是怕你找不到 。小袁 , 近几年干休所变化好大……”如此细致 , 如此周到 , 这就是让后辈又敬又爱的董老师 。
寒暄过后 , 董老师兴致勃勃地将珍藏半个世纪的连环画《黄继光》送给我 。拿着沉甸甸的画册 , 我与董老师一起坐下来谈论它的创作经过 。细细聆听董老师追忆起很多关于黄继光的艺术创作故事 , 我像一个认真聆听的学生 , 聚精会神享受着他春风化雨般的艺术熏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连环画《黄继光》
“小袁啊 , 今天来谈黄继光创作 , 还是很有意义的!”董老师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创作《黄继光》的情景 。
“抗美援朝时期 , 全国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 东西南北中 , 处处颂英雄 。人们对民族英雄的爱是纯朴的、自发的 。”
我接上他的话:“当年刚刚建国不久 , 又适逢抗美援朝 , 可以想象那是多么激情澎湃的岁月!”
董老师继续他的难忘回忆:“当时的媒体并不发达 , 只有报纸和广播电台 , 这也是大众了解战事的有限渠道 。我这个文艺兵 , 拿笔杆子的 , 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 为前方、为人民做点事呢?”
“哦!这就是董老师您创作的初衷 。”我竖起拇指以示赞赏 。
他爽朗的哈哈大笑 , 点头称是:“我就开始酝酿以连环画的形式 , 去歌颂前方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此刻 , 黄继光的光荣事迹进入了我的眼帘 , 震撼着我的心灵 。”
“这里我想替年轻一辈的艺术创作者 , 请教你一个问题 。董老师 , 您是从哪些方面收集黄继光的资料呢?”我好奇地问到 。
“通过报纸和广播电台搜集资料 , 归纳黄继光短暂的一生 , 再加上画家想象并融入英雄人物之中 。从少年黄继光的背景 , 到参军轶事 , 再到他英勇牺牲那一刻的场景构思 。”他简练地回答 。
董老师继续深层次地剖析黄继光的童年:“他小时候生活贫苦 , 给地主放牛、喂牛、侍候地主婆 , 还要被地主打骂 。我跟黄继光属于同龄人 , 小时候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 非常理解他的思想 , 也很清楚他参军的坚定意愿 。对旧社会苦大仇深的阶级属性 , 决定了黄继光对革命的自觉性 , 以及对祖国之爱、对侵略者之恨的坚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