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外:人才外流,全美最大风投KPCB是否还能续写“硅谷传奇”?,投资失败
本文看点
?KPCB曾是当之无愧的“硅谷传奇” , 投资了服务器制造商TandemComputers、生物科技公司Genentech、IT公司SunMicrosystems、互动娱乐软件公司ElectronicArts、通信公司Netscape和电商平台Amazon.com 。 KPCB的投资代表了最高级的认可 。
?
在竞争对手投资数字经济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 , KPCB却把重心放在了可再生能源公司 。 其投资的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Automotive宣布破产 , 燃料电池制造商BloomEnergy从2002年接受KPCB投资到最终上市花了16年时间 。
?
人才接连外流不是KPCB独有的问题 , 但随着“风投之王”约翰·杜尔退居二线 ,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出走 , 谁能带领昔日的硅谷风投传奇走出困境 , 也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
文章图片
原文来自Fortune , 作者PolinaMarinova
大约五年前 , 弗拉基米尔·特内夫和白居·巴特成立了零佣金股票交易平台Robinhood , 并打算筹资1,300万美元 , 公司的估值也会因此达到6,100万美元 。 这两位年届30岁的斯坦福校友选择了硅谷沿袭几十年的方式:寻求著名美国最大风投KPCB的支持 。
KPCB在硅谷就好比奥普拉在好莱坞 , 很有兴趣但没有轻举妄动 。 2015年 , 估值2.5亿美元的Robinhood需要融资5,000万美元 , 而KPCB再一次按兵不动 。 2017年 , Robinhood融资1.1亿美元 , 成为价值13亿美元的“独角兽”时 , KPCB终于出场了:Robinhood将KPCB从融资对象名单中除名了 。
直到2018年 , 在著名华尔街分析师玛丽·米克尔的帮助下 , 此前错失多次良机的KPCB终于参与了这轮3.63亿美元的融资 , Robinhood的估值顺势攀升至56亿美元 。
走眼的后果可谓代价不菲 , 可对于这家曾经战绩彪炳的公司来说却成为了家常便饭 。 21世纪初 , KPCB在面对Facebook等Web2.0公司崛起时畏首畏尾 。 过去十年 , KPCB和“慧眼识珠”渐行渐远 。 但这次不一样:米克尔独立负责一支投资基金 , 帮助成熟的私人公司实现快速增长 。
增长型的投资对象更成熟 , 也比风险型投资更安全 , 不过回报相对较低 。 然而 , 米克尔团队的表现甚至超过了“风投之王”约翰·杜尔的风投团队 。 米克尔抓住了这个时代最有前途的公司:软件公司Slack、电子签名服务商DocuSign、音乐服务商Spotify和共享出行服务商Uber 。 KPCB迎来了突破和烦恼 , 尤其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 。
更糟糕的是 , KPCB出现了分层 , 试图寻求资金帮助的企业家对此感触颇深:米克尔团队高高在上 , 而风投部门充其量排在第二排 。 斯坦福大学的金融学教授伊利亚·斯特雷布列夫表示:“20年前 , KPCB是风险投资的顶峰 。 如今 , 它却泯然众人矣 。 ”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曾经如日中天的公司走到了没落的边缘 。 这说明传承有多重要 , 以及缺乏合格的继任者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 。 即使有40多年的实战经验 , 百里挑一也不会变得容易 。 对于过去几年在KPCB发生的事情 , 公司的合伙人和守口如瓶的风投行业都没有兴趣讨论 , 至少没有留下相关记录 。 杜尔、米克尔和其他KPCB负责人都拒绝接受本文采访或置评 。 但KPCB的20多名现任和前任员工、KPCB基金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其他行业专业人士同样看到了问题所在 , 以及公司如何才能恢复昔日荣光 。
在KPCB的黄金时代 , 从1972年成立到1999年对Google投资1,180万美元 , 为投资一家初创公司绞尽脑汁仿佛是天方夜谭 。 KPCB曾是当之无愧的“硅谷传奇” , 投资了服务器制造商TandemComputers、生物科技公司Genentech、IT公司SunMicrosystems、互动娱乐软件公司ElectronicArts、通信公司Netscape和电商平台Amazon.com 。
和其他风险投资公司一样 , KPCB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广泛投资 , 也有过几次“昏招” , 但KPCB的整体投资业绩令人震惊 , 有的基金回报达到了几十倍 。 KPCB对沙山路的影响毋庸置疑 。 硅谷历史学家莱斯利·柏林表示:“获得KPCB的投资代表了最高级的认可 。 对企业家来说 , 这意味着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