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的根本性原因( 二 )

美股暴跌的根本性原因
图:联邦基金利率走势图 , 来源:兴业证券 , 智本社1982年宽松周期降14个点(百分点) , 1987年紧缩周期只加3个点;1990年宽松周期降6个点 , 1994年紧缩周期只加2个多点;2000年宽松周期降4个点;2005年紧缩周期加将近4个点;2008年宽松周期降5个点;2015年紧缩周期只加2.5个点;2019年8月开启降息 , 2020年3月直接降到零利率 。可以看出 ,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越来越被动 , 最终陷入捉襟见肘、黔驴技穷的窘境 。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长期缺乏公开透明的操作原则 。 由于缺乏操作原则约束 , 格林斯潘使用其自由裁量权与各种势力博弈与“交易” 。例如 , 格林斯潘与老布什向来水火不容 。 但是1990年老布什发动海湾战争需要钱 , 格里斯潘为其两次降息 。 交换条件是 , 联邦政府承诺削减赤字 。到了克林顿时代 , 为了支持克林顿执行新的预算 , 削减赤字 , 格林斯潘彻底放弃了数量货币调节 , 完全转向价格调节即利率手段 。 这个改变影响深远 。之后 , 格林斯潘又与克林顿一起主导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 推动了美国金融混业 , 彻底释放了金融市场 。格林斯潘将货币政策与政府赤字、金融风险搅混在一起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 给他的下一任伯南克挖了一个大坑 。在2007年之前 , 美国房价暴涨 , 金融异常繁荣 。 但是 , 格林斯潘在2005年开始大幅度加息 , 加了4个点——相当于2000年紧缩周期的降息幅度 。这是唯一一次加息幅度等于上次降息幅度的紧缩操作 , 就引爆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次贷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为了救市将利率降到零 。零利率维持了好几年 , 相当于给鲍威尔挖了一个更大的坑 。 之后两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和鲍威尔才从零利率中艰难地爬出来 。 但是 , 2019年 , 鲍威尔加到250个基点就加不上去了 。受美联储的牵制 , 欧洲、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利率都一路走低 , 最终进入零利率、负利率的泥潭 。可见 , 货币政策问题是美联储陷入被动的直接原因 。02. 货币制度问题:高泡沫为何堆积?货币政策的问题 , 在货币制度上 。央行是一种公共用品 , 货币是一种公共契约 , 其主要职能是作为交换媒介降低交易费用 。那么 , 零利率的逻辑便是:国家在做赔本的买卖 , 全民来承担亏损——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暴涨 。这种公共用品就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 , 引发公地悲剧 。过去三十多年 , 美国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企业家、普通民众都在搭美联储的便车 。 鲍威尔在2019年试图继续加息 , 但遭受各种压力 , 包括特朗普的反对、美股崩盘、经济通缩等等 。如今的货币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公地悲剧 。如何防止货币政策被搭便车?如果九十年代 , 格林斯潘推动美联储改革 , 将货币政策目标明确下来 , 与欧洲国家的央行一样 , 将通胀率作为唯一的目标 , 那么情况会好一些 。为什么呢?搭便车原因主要是权责不明确 。 格林斯潘追求自我裁量权 , 他负责的美联储似乎什么都管 , 除了调控通胀率 , 还负责就业率、金融稳定和政府赤字调节 。这种全能央行 , 定然引发众人搭便车 。 政府没钱要你降息 , 股市没钱要你降息 , 工人失业也要你降息 。同时 , 全能央行违背了货币的本质 。 货币 , 只是一种交易媒介 , 其灵魂是币值稳定 。 央行只需要负责保持币值稳定 , 即维持货币信用即可 。 弗里德曼、蒙代尔、丁伯根等经济学家都支持这一主张 。将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 央行才能正确归位 。 什么时候加息 , 什么时候降息 , 看通胀率指标即可 。 如今世界主要国家的央行都以通胀率为唯一目标 。新西兰央行是第一个将通胀率纳入法律的国家 。 八十年代 , 新西兰经历了严重的通胀 , 当时新西兰央行行长布拉什的叔叔 , 是一位果农 。 退休时 , 他把苹果园卖了 , 然后将钱买入新西兰国债 。 但国债到期时 , 他的这笔“养老金”被通胀吞噬了90% 。1989年 , 布拉什行长决心推动立法 , 确保央行货币政策不受政府干涉 , 且将通胀目标作为唯一的调控目标 。 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法律通过后 , 通胀目标确定为多少?当时新西兰的财长认为是0%-1% 。 布拉什行长将目标扩大为0%~2% 。1996年 , 格林斯潘也给美联储设定通胀目标 。 他提议将通胀目标设定为0%~2% 。不过 , 当时美联储理事耶伦反对 。 理由是0%~1%的通胀目标 , 距离0%太近了 , 容易让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失效 。 比如 , 通胀目标为0% , 名义利率下调到0% , 实际利率也是0% , 达不到负数 , 对经济缺乏刺激性 。目前央行将商业银行在央行中的存款利率下调到零或负数 , 目的是想通过实际负利率来刺激银行放贷 , 倒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耶伦当时的原话是:“在我看来 , 把通胀目标定的稍微高一些的最有力的理由 , 就是在车子跑不动时 , 你需要在其轮子里加点油这个理由 。 ”最后格林斯潘采纳了耶伦的提议 , 将美联储的通胀目标设为2% 。目前 , 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基本都以2%作为通胀目标 。 但是 , 这其实是有争议的 。经济学家根据模型推测 , 2%的温和通胀率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 。 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但经济学家认为 , 经济可以实现零通胀增长 , 央行为了创造2%的温和通胀 , 不得不多发货币以“润滑”经济 , 其实是给市场增加“泡沫” 。若长期以2%的通胀率为目标 , 相当于央行长期给市场“放水” , 持续推高经济杠杆率 。去年 , 美国经济增长强劲 , 但鲍威尔却为不断下行的通胀率担心 。 为了防止通缩 , 鲍威尔采取了降息操作 。或许 , 低于2%的增长本身也是合理的 。 反观 , 温和通胀就好比刺激人一直绷紧神经快跑 , 努力赚钱追赶物价 , 这是一种透支行为 。这或许是全球货币泡沫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到了伯南克、耶伦时代 , 美联储的政策目标要清晰很多 , 他们确定了三大目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及金融稳定 。但是 , 从货币本质的角度来看 , 失业率和金融稳定 , 不应该是货币政策目标 。 失业率是政府的目标 , 金融稳定是一种市场状态不能作为货币目标 。美联储目标泛化 , 导致其经常被联邦政府搭便车 。 或者 , 美联储与联邦政府“合谋” , 共同追求就业率 , 共同出手救市 , 刺激金融市场 。如这次救市行动 , 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 , 也很难刺激经济增长 。 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 主要靠财政工具 , 比如大规模减免税 , 发放消费券 , 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 。但是 , 鲍威尔顶不住压力 , 把子弹打光 。 特朗普开心地说:“未来两个月都不会再说鲍威尔坏话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