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二 )

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单论第一句不少人脑内第一时间浮现的合该是这样非常马格南的画面/前有“捡破烂的老头排成行警察一指挥 , 冲向垃圾堆臭鞋子破袜子捡了一大堆”后有“我和XX去抢银行X抢金 , 我抢银不知谁报了妖妖灵我从后门逃跑了 , 他从前门被逮了我在家里吃馒头 , 他在牢里挨拳头”甚至有“XX出去耍流氓男的见了叫哥们女的见了往家扛门一插 , 灯一拉三角裤头往下扒”甚至有人给这个系列起了个名字“晨雾歌”有人专门为此做了详细的研(bai)究(che):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真的是一本正经的研究/总之在一次一次的重复里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宣泄了他们本能的破坏欲▼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篇幅有限其实这些顺口溜的都能有千百个版本看到这里可能不少人会提出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顺口溜能跨越地域的天堑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一个顺字上这些顺口溜大多押韵 , 简单易记这种流畅性奠定了广泛传播的基础同时这些内容的传播途径多为口口相传甚至他们本身就源自于儿童独有的歪曲记忆小孩子会把他们难以理解的词语说成声音相近的他们能接触到的词语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大概是这种?/儿童能理解的概念不多顶多也就是死亡 , 交换 , 进食 , 排泄等等再加上他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景由于我国各地教育模式的高度统一儿童的日常生活有了极大的共性所以如此产生的歌谣能够引起大部分孩子的共鸣从而进行广泛的传播同时有人对此提出了一个附加观点自上个世纪以来农村人口通过各种途径 往城市流动使得大批“返乡儿童”出现这批儿童往往在假期需要回到故乡这也为歌谣的长距离传布提供了重要途径也有人提出童谣自古以来便与政治挂钩其中多包含转述者的政治隐喻举个例子《元史·五行志》中就有记载:一阵黄风一阵沙 , 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学消不堪看 , 三眼和尚弄瞎马这几句其实说的是元末的乱世马指代蒙元而三眼和尚指的是朱元璋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又CUE我?/但在我们看来政治隐喻这一解释在当今流传的歌谣中并不适用当今流传的歌谣更多还是出于儿童本身的经历毕竟大部分人的童年不只有同桌的你还有少年的你多愁善感的同桌姑娘固然 是美好回忆但打小报告欺软怕硬 , 嘲弄 , 霸凌校园暴力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繁重的学业 , 复杂的人际关系校园成了小孩子初入社会的第一个修罗场小孩子再天真 , 也需要宣泄童谣就成了极好的宣泄载体压力在爹妈与屎尿屁齐飞中得到了释放而且提到小孩子就不得不说到逆反心理十八禁的东西总是对十八岁以下的人最具诱惑力大人千叮万嘱不能说的脏话那些肮脏的 , 情色的在大人口中被认定为不堪的东西对儿童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些童谣在大人看来低俗至极小孩子看来 , 那就是妙语连珠在班里不断推陈出新的那个恰恰经常是一大堆小孩 崇拜的社会人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社会小学生 , 人狠话不多/真要说来 , 根据民谣的定义——民间流传的歌谣这些童谣始于校园 , 穿于民间这恰恰才是真正的校园民谣最后送上以下这么一首天南地北广为流传的校园民谣:趣读丨没有一首校园民谣能超越“我去炸学校”
这才是传唱这些校园民谣的小朋友的心声当个古惑仔不牛逼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