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年的大清王朝夕阳中最后的一抹绚丽<续>

295年的大清王朝夕阳中最后的一抹绚丽<续>六 , 建立大型隔离区 ,伍连德在“实行三省交通管制”后 , 借鉴老祖宗应对疫病的方法 , 在疫病严重的区域建立大型隔离区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为了节约经费 , 他不兴师动众 , 不影响市民生活和生产 , 模仿西班牙人用火车车厢的隔离病人的方法——向中东铁路公司借了闲置不用的120节火车车厢 , 作为临时医院 。 火车车厢比较坚固 , 防风雨防严寒 , 而且就地取材 , 随手拈来 。 120车厢的临时医院 , 可以收容和医治8000左右的病人 , 足可应付哈尔滨全市染病者 。 其他几个有疫情的城市 , 奉天、长春等地 , 也跟着行动起来 , 用火车车厢的隔离病人 。 如此大规模临时医院 , 世界绝无仅有;实际证明 , 如此因陋就简 , 旧物利用;既是一个创举 , 也是有效的隔离方法 。1 , 为了达到科学而有效隔离目的 , 处理五十多支由医师和巡警组成的搜查队 , 在各个城市和区域 , 开始逐街逐户检查疫情 。 一旦发现感染者立即送往火车车厢医院 , 其住所一律封闭、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 在疫病最严重的傅家甸 , 实行强制隔离和管制:傅家甸被分为4个区 。 每区由几名医生和医药大员主持 , 配有两名助理和4个医学生和为数众多的卫生工作者与警察 。 每区都有几个救急队 , 内分诊断、消毒、抬埋、站岗等诸多岗位 。2、伍连德对哈市进全面布控 , 关闭学校 , 撤空客栈 。 所有的公共设施 , 旅馆、饭店、商店 , 均全面消毒 , 对病人和家属实行严格的隔离 。 隔离区分重病、中轻“疑似病人”和有密切接触的三种 。 无论哪一种 , 必须到隔离火车上去 。 按照病人的病情 , 病院分叫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几种 。 各病院中均设有医官、庶务、司药生、看护、巡长等职务 。 既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不同治疗 , 又避免他们之间交叉感染 。 据说“疑似病”和“密切接触者”的提法 , 是伍连德首创的 , 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3、以科学领先 , 逻辑缜密 , 分工明确 , 同心协力 ,令行禁止:为了彻底执行分区防疫计划 ,伍连德专门调来了由1160名士兵组成的步兵团 。任务是对疫区内进行强制性隔离和交通管制 。特别规定重灾区傅家甸 , 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证章 。 根据各区不同证章分为白、红、黄、蓝4种 。每个区的居民在左臂上佩戴不同的证章 , 可以在本区内活动 。 但要去别的区域 , 必须申请特别准许证。 就连区内的军人 , 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 , 而不许随便走动 。 对于这些隔离政策 , 傅家甸内居民很快就理解和接受了 。 道理在那里摆着:无病的人想到自己不会被传染 , 得病的人想到家人和孩子 , 到火车车厢的临时医院隔离医疗 , 何乐不为?伍连德和他的医学团队没有任何逃避 , 日夜行走在抗疫的第一线 , 与疫区老百姓共存亡 。 被感动的居民 , 称他们为“国士” 。295年的大清王朝夕阳中最后的一抹绚丽&lt;续&gt;
图5 , 隔离区内的情景295年的大清王朝夕阳中最后的一抹绚丽&lt;续&gt;
图-6 , 东北鼠疫中的中国人和外国人295年的大清王朝夕阳中最后的一抹绚丽&lt;续&gt;
图7 , 对有病家庭进行消毒 ,在死亡最多的的重灾区实行的防疫措施 , 为整个东三省做了一个样板 。 黑龙江全省立刻仿照这个模式建立起防疫体系 。 随后俄国人居住区、日本人居住区 , 以及奉天、长春等地也照样实行了 。4 , 从留下来史料看 , 在与死神搏斗中 。 “防鼠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没有大量移民 , 没有大兴土木 , 没有劳民伤财 。 哈市除了疫病严重的付家甸等地区 , 用借来的120节火车车厢建立大型隔离区 , 工厂依旧生产 , 商业街照样开 , 市场依然营业 , 老百姓生活基本稳定 , 工厂生产井井有条 。 从各地调来粮食和物资保障疫区居民基本吃穿 。 死的有了归属 , 活人没有乱了节拍 , 而且有兴更好地活下去!虽然没有特别下令查封妓院 , 戏圆子和电影院 。 当地十人死有一二 , 家家户户都有亡故人 , 大家忙于处理丧事 , 无人去那种地方消遣 。5 , 为了防止“人传人”感染 , 全权总医官和医学团队 , 大力宣传和强调人人戴口罩 。 口罩最早是欧洲发明的 , 但在中国用于医学防护 , 始于伍连德 。为了阻断病毒对医护人员的侵害 , 在强调人人必须佩戴口罩的同时 , 他还有所革新 。 在老欧洲口罩的基础上 , 发明了一种极为简单的纱布囊口罩:中间用吸水药棉做过滤 , 两边挂在耳朵上 。 这种口罩至今还在使用 , 被称为 “伍氏口罩” 。 在哈尔滨 , 伍连德没有下令市场、商店、戏院、客栈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停业 , 但是强调“出户上街 , 人人必须戴口罩” 。 当时有个这样的顺口溜:“如果活下去 , 必须有隔离” 。 “要想除病灶 , 赶快戴口罩” 。6 , 向全国请求增派医务人员 。 虽然“实行交通管制”、建立大型隔离区和救急队 , 死亡人数依然不减 。 此时伍连德和他的团队特别感到医生、药员和卫生工作者之缺乏 。 所以他电告北京朝廷:加派大批的医生、药员和卫生工作者 , 担任救诊断、消毒和抬埋 。 曾经的“新派人物 , 现在的中央朝廷的掌门人载沣没有下圣旨 , 而是通过报纸向全国宣布告急 。 北京、天津、上海的医务工作者 , 纷纷响应 , 甚至有的国外的志愿者 , 包括在日本和俄罗斯医务工作者 , 也乘着货车货船赶到东北 。 让世人叹息的是:许多中外医护人员 , 因此也献出宝贵的生命 。 在长春隔离所 , 19名职员中就有18名殉职 。 仅长春一地 , 先后牺牲的医务工作者就有166人 。 除了先期到来的法官法国大夫梅斯尼 , 还有一位来自苏格兰的嘉克森医师在皇姑屯车站检查疫情时 , 也不幸染疫身亡 。 去世时年仅26岁 , 来华还不到1个月 。 嘉克森的献身精神感动了许多国人 。 据当时报道 , 有上千国人 , 为他送葬 。七 , 上下齐心 , 推行火葬 ,与死神的抗争是惨烈的 。 由于东三省全境响应“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安排 , 采取了交通管制、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 。 但令人失望的是 , 这些堪称科学教科书上的防疫措施 , 并没有控制住疫情 。 “人头收割器”还在无情地猎杀无辜的人们 , 傅家甸病故人数时高时低 , 哈市丧生的人数依然不见少 , 个别地区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到了1911年1下旬 , 到任接近一个月的伍连德 , 几夜难眠 , 苦苦思索和追问 , 为什么见效不大?漏洞在哪呢?问题在哪里?自己忽视了哪个环节?他不厌其烦地查看世界防疫书籍和中国历代古人应对瘟疫的方法 , 其中有火葬的字眼 , 令他眼睛一亮!这个“全权总医官”猛然想到自己刚刚来时 , 汽车经过的几个坟地和乱葬岗子和那些堆积如山的尸体堆 。第二天 , 他和助手再次来到一个半是坟地和半是乱葬岗子的地方 。 如果说刚来时只是走马工花 , 顺路一瞥 , 现在则是触目惊心!眼下一个多月过去了 , 尸体堆越来越多 , 越来越大 。 由于无人管 , 许多尸体不但无棺材和无遮盖 , 有的还保持坐着的死态 。 如此之惨象 , 让人想到唐代作家李华的《吊古战场》里的句子:“黯兮惨悴 , 风悲日曛 。 蓬断草枯 , 凛若霜晨 。 鸟飞不下 , 兽铤亡群 。 往往鬼哭 , 天阴则闻 。 ”“尸踣巨港之岸 , 血满长城之窟 。 无贵无贱 , 同为枯骨 。 ”为什么这么多的无棺材和无遮盖的尸体?当地人解释道:在鼠疫发生前期 , 当地官府和慈善富户 , 还能为穷苦家庭的死者提供棺材和安葬 。 后来由于疫情扩大严重 , 死的人多了 , 起初是一个棺木放入三四具尸体 , 后来成千上万 , 棺木供不应求 。 一些贫苦民众只能趁夜晚时分 , 将死去的家人扔在大街上 。 第二天早晨 , 官府的人再把这些尸体拉到坟地 。 但疫情越来越严重 , 死亡人数剧烈增加 , 尸体就随便和直接堆放 , 越来越多 。 鼠疫爆发已经一个半月了 , 就堆积如山了 。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 , 时下正值哈尔滨冬季 , 地面冰冻三尺 , 别说挖深坑埋葬 , 即使挖浅坑都很困难 。 挖坑埋尸成为一件奢侈之事 。为什么有的死了 , 还保持坐姿?此人又解释道:这是染疫人病重后 , 还没来得及断气 , 就被家人扔到乱坟场 。 这些将死之人 , 在极寒的天气下 , 仍有求生的欲望 , 想最后挣扎一把 , 起身爬出去 , 因此出现坐姿等状 。听到这些解释 , 医学博士脑海中多日的疑团解开了 , 解决疫情的钥匙也找到了!必须用火化堆积如山的染疫的尸体!他在国外长大 , 在西方学医 , 知道国外用火葬很多 。 火葬处理这些尸体 。 代价最少 , 时间最短 , 费用也最少 。 如果不及时烧掉这些染疫的尸体 , 这些坟场就会成为一个个鼠疫杆菌的大冰柜 , 一个巨大的传染病染缸 。 如果尸体被老鼠或者其他动物接触咬噬 , 这些动物就会再次传染给活着的人 。 那么哈尔滨前期防治工作就将前功尽弃——若不处理 , 永无宁日 。但是 , 问题随之而来了:火葬在清朝末年还不被民众接受 。 不但老百姓 , 就是有些地方官员也反对火葬 , 声称那样是离经叛道 , 违犯 “入土为安 , 死人为大”的老传统 。 看起来 , 医学博士的对手不但是瘟疫 , 还有旧伦理和习俗 。 摆在伍连德面前严酷的现实是 , 不但是如何推行火葬 , 而且时间拖不起 , 如果晚烧一天这些染疫的尸体 , 就会多一天风险 。 而且再往后天气转暖 , 冰冻的尸体融化了 , 传染的危险性更大 。就在医学博士团队与“旧习俗”又一次的撞击的时候 , 伍连德想到借助当地乡绅和官员的支持——只有他们同意才能确保火葬顺利推进 。 他特邀驻地一群官员 , 坐车到坟场亲眼目睹堆放在那里的尸体 。 他一边领着查看 , 一边阐述不火葬的危害性 。 还从情理上 , 还从生存环境和观瞻方面说明:好端端哈尔滨 , 有东方维也纳之誉 , 总不能让几千乱七八糟的尸体 , 扔在眼皮子下不管吧 。有的人提出 , 可以按照老办法 , 土葬嘛 。 伍连德现场说法:强调如此多的尸体 , 单靠土葬根本不可能 。 代价大 , 时间长 , 费用也高 。 仅挖墓坑就是几万立方米 , 眼下正是冬天 , 大地冰冻 , 须动用工兵和炸药 , 工程量太大 。 关键的是土葬不安全 , 因为疫菌在地下尸身上存活很久 。 事实证明 , 医学博士找到了切断鼠疫传染的源头和解决方法 。 后来俄罗斯医学专家实验也证实这一点:在极低的温度下 , 肺鼠疫的病菌可以存活至少3个月 。经过实地查看 , 特别是听伍连德阐述了其中的利弊 , 有一些官员、商人和乡绅被说通了 。 他们主动向总督西良递上《联名申请》 , 希望批准火葬 。 总督西良接到《联名申请》 , 难为情地回答说 , 要改老祖宗的传统 , 许经过朝廷恩准 , 一般不敢轻易动土 。 于是伍连德顶着压力 , 直接上书清廷 , 立陈缘由 , 并担保承担全部的后果责任 , 请求以国家法令准许火葬 , 彻底消灭病毒传播 。 伍连德的责任担当 , 让世人又一次佩服“国士”和医者的良心 。接下来的日子短暂又漫长 , 伍连德听着四处传来不解声、甚至谩骂 , 但是焦虑地等待着北京清廷的恩准……听说朝廷主管此事的贵族那桐也反对火葬 , 说什么“烧人尸体就和刨人祖坟没啥俩样 , 闹不好瘟疫没治了 , 再来场民变暴乱 , 大清亡国就更快了 。 ”让人听后感到异常泄气 。 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 王朝实际最高统治者 , 摄政王载沣站出来了表示 , 同意火化 。 在1月30日 , 也就是大年初一这天 , 清廷发来电报——圣旨 , “准许伍医生之请 , 可依计划进行” 。 电报字数不多 , 但分量很沉重:电文明确指出 , 是“伍医生之请” , 在某种程度上 , 把违犯老传统的不良后果压在了医学博士的肩上 。 但是 , 不管怎样 , 执掌国家大权的摄政王 , 能够站出来了 , 站在科学一边 , 决定制服瘟神 , 同意焚化疫尸这个与旧习俗相反、近乎残酷的决定 , 是这个摄政王三年短暂又悲催的执政生涯里又一次闪光点 。 同时也给其“自认自己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 做了很好的注脚 。 有人用王安石的诗称道他:“飞来山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次日一早 , 伍连德的团队就忙碌起来 , 准备火葬病尸事宜 。 首先派20多个工兵用炸药爆破 , 从厚厚的冻土层炸出一个30英尺见方、10英尺深的大坑 。 接着让雇来200个民夫 , 从坟头中刨出来 , 从野外乱葬岗子搜集来的无棺材、无遮盖和浅层掩埋尸体 , 共计2200具 。 以100具为单位 , 分别装入100个大薄皮棺材 , 堆了22个小山般尸堆 。 然后向每堆尸体浇上煤油 , 然后点着焚烧 。2200多具病疫尸体就这样被火葬了 , 很快化为无害的灰烬 。 现场火光冲天 , 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 。伍连德后来回忆焚尸这件事 , 有这样的文字:在火葬2200多具带疫的尸体时 , 一些民众来到这个壮观的现场 。 他们只是观看 , 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 更没有出来反对和抗议 。 言外之意是 , 有北京皇上和朝廷的圣旨 , 再说 , 2200具尸体分别装入大薄皮棺材 , 也算对亡故者的尊重 , 给亲属一个面子了 。2011年1月31日 , 正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大年初二 。 在2200多具病人尸体化为灰烬之同时 , 为了营造气氛 , 冲淡悲观情绪 , 伍连德建议防疫部门下发传单 , 号召广大民众燃放鞭炮 。 因为鞭炮中的硫磺有消毒功效 。 防疫总部的全体同人送了一口气 , 国内外报纸大篇幅赞美声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到了2月20日 , 历史终于缓缓转过身来 , 所有采取措施的防疫区 , 死亡人数全部下降 。 这意味着 , 伍连德是正确的 , 所有人的努力没有白白付出 。 这场大瘟疫 , 终于要输了!1911年3月1日 , 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67天 。 深夜里 , 所有防疫人员聚集在总部内 , 仰头观看时钟 。 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 , 众人爆发出热烈欢呼——在过去的24小时里 , 总部没有接到一份“死亡报告”——哈市首次出现零死亡 。 之后数日 , 均无死亡病例出现 。伍连德宣布 , 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 并亲率防疫人员到居民区看望市民 。 百姓走上街头欢庆 , 喜极而泣 。 劫后余生 , 恍若隔世 。 至四月 , 这场震惊世界的东北大鼠疫 , 终于彻底消灭了 。此次东北的大流行鼠疫 , 共吞噬6万余条生命 , 其中傅家甸为7200余人 。 参与工作人员2943名 , 297人殉职 , 其中包括梅斯尼、嘉克森医师和中国的中医师 。 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鼠疫 , 用自己生命为大家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第一手研究资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