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当疫情来临之时,阴谋论就会大行其道( 三 )

为什么每当疫情来临之时,阴谋论就会大行其道
微信时代 , 媒体更容易放大负面信息的效应会被不断放大 | Pixabay在后媒体时代 , 众人都是知识生产者的同时也意味着 , 其实很多受过一定科学训练、了解一些科学界内情的人 , 会克服他们在传统媒体时代被边缘化的状况 , 突然因为他们能提供特定信息而成为信息源或信息中心 。包括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在内的正面信息提供者当然一直在努力 , 他们也当然会影响很多人 。 实际上传统媒体基本上不会报道任何阴谋论 。 但除了后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无处落地(因为人们压根不看一篇网上转的文章是否来自传统媒体)外 , 另外的一些心理机制也在帮助阴谋论的支持者和笃信者 。这又都是一些什么机制呢?首先是信任;其次是信任往往要附着在人们感知到的道德基础上;第三则是感知到的信息权威性 。 这些机制与上述的风险感知因素造成的后果 , 最终共同聚焦到了武汉病毒所的P4实验室上 。在中国 , 无疑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度是比较高的 , 但那是对抽象的科学家 。 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的研究就表明 , 人们在转基因问题上对科学家的信任 , 就显著低于对抽象的科学家的信任 。 其次是道德感知 , 转基因就不说了 , 这次处于风口浪尖的武汉病毒所及其P4实验室 , 不断被造谣者拿出来当靶子 , 而每一次矛头一定会关涉到道德判断 , 像所长资历不佳、管理违规、卖实验动物、科学狂人(指石正丽研究员团队四处不顾危险来寻找载毒蝙蝠)等 , 通通被倾倒到病毒所身上 。 其结果 , 就是虽然一些造谣水平极低的阴谋论说辞(如卖实验动物牟利)可能会被人们抵制 , 但普通人即便抵制了这些低级谣言 , 仍然会觉得这个科研机构哪里不对劲儿 。为什么每当疫情来临之时,阴谋论就会大行其道
石正丽研究员团队不顾危险寻找载毒蝙蝠 | 一席另一个近年来国际科学传播界关注极高 , 但在国内却没有什么研究的心理机制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那就是动机性推理 。 也就是人们在获取科学、风险信息时 , 往往选择符合自己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那些信息 。 在国外这一点之所以成为研究热点 , 与特朗普当选前后西方政治极化态势相关 。 不要以为中国就没有这种极化趋势 , 只是我们在这里没有办法分析罢了 。回到我们的议题 , 虽然科学家和科普人士早就出来驳斥帝国主义投毒这种阴谋论说法 , 但各种官方辟谣平台上 , 尽管把喝酒防新冠这种调侃都当成了谣言来辟 , 却错过了生物战阴谋论的大谣言 。 这不能不放大了这方面的心理趋势 。还是我的老家内蒙警方动了真格的 , 把一位造谣新冠病毒是美帝生物战的网民直接拘留 , 霎时起到了震慑作用 。 既然直接的生物战“不让说”了 , 那些不会被封杀的、攻击病毒所科研人员参与外方阴谋的帖子 , 在风险感陡升、造谣者活跃、能满足人们动机性推理(既包括政治因素 , 也包括道德感知)等诸多信息涌现等因素推动下 , 自然也就大行其道了 。应对之道既然如此 , 那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承认 , 这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是严重不足的 。 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帮助我们理解何以在重大事件后阴谋论如何横行 。 针对社交媒体的阴谋论或谣言传播研究 , 更多是用大数据印证和拓展了既有结论 , 而不是从行为干涉角度着眼来破解阴谋论传播 。所以 , 探讨应对 , 我们更多还是从实践经验结合各种心理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 首先当然是科研机构自身的研究和行为过硬 。 包括管理、晋升等各种平常完全是家务事的内部行为 , 在危机关头都会成为阴谋论和谣言风起的噱头 。为什么每当疫情来临之时,阴谋论就会大行其道
科研机构自身的研究和行为要过硬 | 图虫创意但这些维系科研的道德行为的举措 , 并不能被公众所感知 。 他们所感知到的 , 往往是疫情等危机爆发后被爆出的或者造谣出来的不当举动 。 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科研机构真要把科学传播当成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举措来做 。 人们对科学家取得的成果 , 往往赋予了道德意义 。 一个机构积极投身科普的科学家越多 , 影响越大 , 人们对其的道德赞许往往也较多 。 这方面的道理很简单 , 人们看科研进展的新闻 , 大多数人其实不是因为对科学多奇妙的兴趣 , 而是因为相信这种进展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收益 。 相信这种未来收益本身 , 就意味着对科学家要信任 。但这个前提是人们要知道这些成果 。 你从来不报道 , 或者只是把何人何时发表了何等牛逼论文做成了新闻标题 , 然后把论文摘要变成中文构成新闻内容 , 指望公众因此对你赋予了道德信任 , 这恐怕是不现实的 。除此之外 , 科学家传播能力的培训 , 包括危机公关情况下如何发声、如何交流 , 这些都应该成为科学家常规训练的内容 。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机构可以只培训一两位发言人 , 但在后媒体时代 , 至少一个机构的科研主力 , 都应该获得这些方面的基本技能或熟知相关的求助路径 。 “用生命来担保”这种话 , 其实对破解科学阴谋论毫无裨益 , 因为“用生命来担保”这句话所具有的道德特征 , 需要依附在科学家被道德化构建的前提上 。 而阴谋论已经破解了这种前提 。这些是长线建设 。 亡羊补牢其时未完 , 但眼下如何办呢?要论述科学的危机公关 , 恐怕又要一篇文章的篇幅 。 此处其实可以用一个直截了当的办法 , 那就是雇佣社会上的优秀危机公关机构 , 与他们一起工作 , 虚心学习他们的技巧 , 同时坦诚、认真和开放地帮助公关专家们提升对科学界的理解 , 以及共同拓展对人们面对风险信息的心态的理解 。当然 , 其实科研机构雇佣外部专家 , 甚至使用经常被妖魔化的“公关”这个词本身也意味着长线建设 。 但破解科学阴谋论本身就是一个长线工作 , 需要整个科学传播体制做出相应调整 。作者:贾鹤鹏编辑:Yuki排版:凝音题图来源:Pixabay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