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公正的眼光看待李跃华医生

一、看待李跃华医生的双重标准围绕李跃华的治疗方法是否有效以及他是否是江湖骗子的问题 , 网络上发生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 发生这种争论的根源 , 是由于不少人没有用一种平等、公正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待李跃华和他的发明成果 , 奉行了明显的双重标准 , 看待医院、看待现行的治疗体系是一套标准 , 而看待李跃华又不自觉地用了另外一套标准 。很多人并不是故意要奉行双重标准 , 也不是执意要否定李跃华 , 这其中有一种来自人性的天然的思维缺陷 , 使得人们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评价一些新出现的事物 。 这种现象 , 其实在“疑邻偷斧”的成语故事中就有所体现:当你怀疑邻居偷了你的斧子的时候 , 你怎么看邻居都觉得他像偷斧子的人 , 而当你找到斧子以后 , 怎么看邻居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 从这个成语中可以看出:人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会左右、影响人的思维、判断的现象 , 使得人们的评价结果会偏离公正的方向 。 这个现象其实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思维效应,这个效应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假如一个权威人物和一个身份卑微的小人物 , 都提出了同样一个了不起的理论或者发现 , 那么前者会受重视、受追捧 , 会获得广泛的肯定和传播 , 但后者会被蔑视、被否定 , 更难以传播出去 。 也就是说 , 人们会把对理论提出者的崇拜还是轻蔑的态度带入到对这个理论本身的理解和评价中来 。 对崇拜的人提出来的理论 , 他会高看一眼 , 而对不起眼的小人物的理论 , 他也会带上轻蔑的态度 。在人们看待李跃华首创的苯酚注射法的问题上 , 就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个效应:假如一个医学权威人物首创了这个方法 , 这就是一个能轰动世界的重大发明 , 医学界会趋之若蝥、争相实验 , 不用说能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 , 就是仅能治疗一种 , 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 但现在一个无头衔、无职称的无照行医者 , 居然提出了这么一个能治疗多种疾病的简单方法 , 这可能吗?这不就是一个自称包治百病的江湖骗子吗?首先他就不相信 , 这就是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 , 然后带着这种成见 , 他就用怀疑、挑刺的眼光来看待李跃华这种治疗方法 , 于是让他的判断偏离公正方向的“疑邻偷斧”的现象发生了:一些本来足以证明苯酚注射法疗效的事实 , 他也认为不足为凭了;一些早已被人普遍认可的常识 , 在李跃华这里就不能容忍、不能认可了;对医院、对一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治疗方法 , 表现出充分的宽容 , 而对李跃华的治疗方式 , 则是没有丝毫余地的严苛 。 这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双重标准” 。这个双重标准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 。 1、对于在医院里康复了的病人 , 我们毫不含糊地说这是“治愈”的 , 而对经过李医生之手康复了的病人 , 我们则说“这是一种自愈性疾病” , 不是李医生的功劳;2、对于死在医院里的病人 , 我们会认为也是一件很很正常的事情 , 并不认为医院有什么过错和责任 , 但若经李医生的治疗后死了 , 这就是李医生一件逃脱不了的大罪 , 也是他是个十足大骗子的证明;3、医院动辄几千几万的花费 , 没人指责医院骗钱 , 但李医生收费两三百元 , 这就成了骗钱了;4、“是药三分毒”“针药都有副作用”等这都是人们认可的常识 , 尤其是化疗、放疗等方法更是严重残害人机体的方式 , 也没见有人去指责 , 但李医生用足以确保安全性的、只有其他治疗方法中百分之一剂量的苯酚 , 就成了不能容忍的风险了;4、每天都有消息说医院治愈了多少新冠患者 , 但到底是是用啥办法治愈的 , 从来没有明确的说法(这难道还要保密吗?有很大可能就是没办法) , 而李医生的办法是明确而又具体的 , 面对这种谁优谁劣的鲜明对比结果 , 我们都失明了;5、医院医护人员对自己是全封闭的防护 , 而李医生连个口罩也没带 , 面对这种防护方式的巨大差异 , 一个拥有正常思维、不带偏见的人 , 完全可以由此得出结论:李跃华比医院的医生们对这个病毒更有自信、更有把握!但是 , 被自己的成见束缚了思维的人们 , 连这个常识性的判断也作不出了 。如果不是带有对李医生的成见 , 剔除上述奉行双重标准的不公正因素 , 则不难获得这样的判断:李跃华治疗肺炎的疗效 , 至少要比医院强 。二、逆淘汰的社会环境还有人否定李跃华是因为他的无知和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 。 比如有人指责他无照行医 , 其实最该指责的是我们的一些资格证管理体制的弊端 。 大量的庸医 , 包括一些专门坑害人钱财的医院 , 都有行医资格证 , 而一个在八十年代只有学霸才能考上的军医大学生 , 从医多年、肯在自己身体上做医疗实验的医生 , 却拿不到资格证 , 这难道是李跃华的错吗?这不正暴露了目前医疗体制管理的弊端和耻辱吗?这样的证书 , 给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庸医大开方便之门 , 却卡住了有真才实学的李跃华 。很多人谈到逆淘汰的现象 , 其实 , 李跃华 , 就是一个典型的逆淘汰的受害者 。 逆淘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品道德上的你淘汰 , 一种是学识才能上的逆淘汰 。 而这两种逆淘汰的情况之所以能够发生 , 是由于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一种扭曲的、不正常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这个扭曲的环境 ,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人际关系在个人事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 不论在官场还是经商办企业 , 不会搞人际关系 , 寸步难行 , 步步沟、处处是坎 。 所谓有本事的人 , 就是指那些特别会搞人际关系的人 。二、弄虚作假无处不在 , 假政绩、假学历、假职称、假学位、假资质、假论文、假头衔、假事迹、假考试、假评议、假证照、假数据等…………虚假充斥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虚假 , 不仅仅是指那些违法的虚假 , 主要是指那些披着合法外衣的、名实不符的虚假(比如 , 不会治病救人的人却拥有合法有效的行医资格证) , 这种虚假更有欺骗性和危害性 , 为那些擅长投机取巧、浑水摸鱼、鱼目混珠的人提供了机会 。三、普遍的选择性执法 。 我以一个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身份告诉大家(参见我的文章《一名基层安监员对事故频发原因的体验与思考》的文章):查处李跃华无照行医这件事 , 既不严肃 , 也不正义 , 就是一个带着主观意图的选择性执法的结果 。 我们目前还远不是一个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 执法者的主观因素要远远大于法的因素 。 平时有很多无照行医者都没人管 , 但是当有人想找茬的时候 , 此时“无照行医”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 。就是以上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扭曲环境 , 多次淘汰了像李跃华这样的人品正直、不爱搞、也不擅长搞人际关系、却一门心思搞科研学术的人 。 在部队当军医时 , 如果李跃华圆滑一点、不那么较真 , 不去举报领导的腐败 , 何至于连个行医资格证都没拿到就复员回家了呢?他的哪些懂得人情世故的军校同学 , 现在多数不都是教授级、主任医师级别的高级职称了吗?这是一种多么惨烈的逆淘汰!他的那些拥有高级职称的同学们 , 因为前述虚假无处不在的原因 , 也有很多是水货 , 配不上高级职称头衔的大有人在 。 但因为他们唬人的头衔 , 人们愿意相信他们 , 可你李跃华连个基本的行医资格证都没有 , 谁会相信你?所以这导致了一个及其荒唐颠倒的现象:学术水平低的人有人信 , 有真才实学的人反倒没人相信了 。 这种现象不单是医学领域存在 , 其他领域也是广泛存在的 , 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各种创新创造和科学技术进步 。从部队复员后 , 他若头脑像别人那样活络一点 , 凭着高学历和多年行医的资历 , 行医资格证也拿到手了 。 可他仍然没有 , 在资格证方面再次被淘汰 。 又因为官方选择性执法的原因 , 无照行医被查处 , 下一步可能还会面临行政处罚——这就是第三次被淘汰了 。 所以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 , 导致他尽管身怀绝技 , 但始终是一个身份卑微、不受重视的小人物 , 而小人物的身份 , 又连累了它的具有非凡意义的医学创新成果 , 使得人们不愿去重视、不愿去相信这个创新成果 , 也阻碍了这个成果在治病救人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进程 。 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四、可预期的光明前途这次肺炎疫情 , 是一场危害人类的大灾难 , 但对于李跃华推广自己的医学创造成果 , 则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和机会 。 由此 , 有更多的人了解了李跃华和他首创的治疗方法 , 等这次疫情过去 , 不管官方对他是否认可 , 但在民间是很多人认可他了 。 他有了知名度 , 对推广他的治疗方法极其有利 。 我乐观地相信:李跃华的春天来了!他这几十年的辛勤研究和他的成果 , 终于等来了被肯定的那一天 。 (本帖3月6日发在本人公众号“求真求善求公正”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