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宏观连载七 | 节俭悖论与特里芬悖论

文/张二寅编者按: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系统稳定性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 解决经济周期是经济学家的使命所在;在令人失望的经济世界中 , 我们需要反思经济流派的是非得失 , 呼唤经济学革命 。 新宏观主义吸取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明斯基等经济大师的合理内核 , 扬弃其偏颇 , 弥合供给主义与需求主义的裂痕 , 最终统一于市场经济为基础、公益经济为补充的二元经济 。 作者提出的储备需求方案既保留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活力 , 又摆脱了其周期性倒退的重大弊病 , 获得了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 , 个体被隔离 , 产出下降 , 储备体系短板暴露 , 口罩、疫苗、高速成为免费公共品的呼声尤为强烈 , 而这正是储备需求的核心要义 , 它凸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 新年伊始 , 第1经济融媒体矩阵启动了第一经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张二寅先生著作“新宏观——债务长周期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连载 , 此为2014年7月出版的《新宏观主义》的升级版 , 它建立了完整的概念体系与公式体系 , 完成了经济范式的变革;提高了经济学的科学性;必将是未来的教科书 , 适用于大企业领导人、宏观经济管理者、经济理论研究者 。 让我们一起期待!本文连载的是第一章(危机重重的经济现实)的十四、十五节 , 让我们一起阅读!第十四节 节俭悖论与两极分化 一、节俭悖论一个人要致富 , 不外乎开源节流 , 在开源一定的情况下 , 节流就成为重要的选择 。 勤俭发家而奢侈败家 , 是人们能普遍接受的一个常识 , 葛朗台的贪婪吝啬达到了丧心病狂的极致 , 但他的确积聚了惊人财富 , 节俭并非是吝啬 。 华人首富李嘉诚 , 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懂得如何有效地精明地花钱 。 犹太人的花钱习惯是 , 在选择性的奢侈和精打细算的节约之间寻求平衡 。 然而 , 凯恩斯、马尔萨斯却提出储蓄有害论 ,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 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 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 , 使经济衰退 , 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 , 使经济繁荣 , 是好的 , 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 节俭是从微观与实物角度考察的 , 对个体而言 , 市场是无限的 , 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资本、资源、管理等供给要素 , 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 或者消费者节俭减少消费 , 从而致富 。 该现象在国家层面也普遍存在 , 即依靠技术进步转型升级获得出口竞争力 , 赚取顺差 , 祈望富强 。 在理论上 , 则是当前的主流经济学 , 将商品经济中的经济增长片面理解为供给方面 , 忽视货币与需求 , 因此 , 它无法解释的诸多的重大经济现实 。 后者则是从宏观与货币角度考察的 , 指的是由于微观个体的消费减少 , 导致总需求不足 , 从而使大部分厂商无法实现其货币利润 , 结果是倒闭破产 , 引发失业浪潮 , 陷入经济危机 , 整个社会变得普遍贫穷 。二、储蓄难题储蓄难题指的是适宜的储蓄率以及如何保值增值 。 因为人们发现放在银行的储蓄很难抵过通胀的速度 , 而投资于房产、股市、黄金等总免不了套牢亏损的命运 。 它对现行资本市场保值增值提出了挑战 。 美国养老金体系通常被称 为“401K计划” 。 这一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 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养老金保险制度 。 目前 , 全美超过80%的家庭参加了这一计划 。 多数401K计划将资金投资于美国股市 。 据报道 , 大约有将近2万亿美元的美国个人养老金在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蒸发 。 而日本的政府年金投资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 , GPIF)该年度亏损高达5.84万亿日元 。 美国总统布什2008年12月1日对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就业减少、养老金账户资产缩水表示遗憾 , 并说他将支持政府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更多干预措施应对经济困难 。 美国次贷危机让道琼斯指数从14000跌至6500 , 而美联储的三轮量化宽松将其拉高至18000 , 随着量宽的结束 , 道指也随之走软 。 也就是说 , 道指与美联储的量宽高度相关 。 显然 , 即使在监管完善的美国股市也不能保证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 而系统外的美联储量宽才是真正的财神 。 那么 , 中国股市能让社保增值吗?2014年11月中国上证指数一举突破2011年以来的2500压制 , 半年后翻倍 , 但随后在两个月内暴跌至2850 。 其上涨动力是2014年11月开启的中国央行的降准降息之旅 , 下跌动力则是政府期望股市实现债转股、资产证券化 , 实现百姓存款大搬家 , 来化解越发沉重的债务危机 , 但政府只是出台了货币宽松、融资融券 , 自己并没有出一两的真金白银 , 股市迅速演变为直白的零和游戏 , 千股跌停 , 连续跌停 , 填补世界股市空白 , 创造了历史 。 在一个富裕的社会中 , 大多数一生的净储蓄应该为正值 , 只有这样 , 未来的子孙才会更加富有 , 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 , 也就是宏观储蓄为正 , 它不应当用来借贷 , 而是应该用来购买实物财富 , 也即宏观储蓄只是价值 , 需要转变为实物储备 , 否则该储蓄将是虚幻的 。 如果用来借贷消费或投资 , 那么债权与实物都将不保 。三、两极分化两极分化 , 原指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 , 不断从小商品生产者中产生少数脱离劳动的资本家和大量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 , 严重的两极贫富分化不但会拖累经济的增长 , 而且会引发社会动荡 , 因此 , 必须加以研究和防范 。 储蓄是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吗?储蓄者都是富有者吗?储蓄高并不意味着有钱 , 或满足程度高 , 中国的储蓄率高 , 但消费水平远低于美国 。 中国上亿的退休工人、教师积累了不少储蓄 , 但这是他们节俭克制的结果 , 并非由于高收入 , 而大公司或富豪却负债累累 , 生活奢侈 , 一旦债务危机发生 , 银行倒闭 , 这些血汗钱化为乌有 , 老无所养 。 如果尽力劳动还无法养家糊口 , 而高资产者却可以不劳而获 , 醉生梦死 , 那么 , 这种极端的两极分化势必导致民不聊生 , 王朝更替 , 社会动荡 , 这是历史周期律 。 但此周期非经济周期 。 而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周期由1857年的美国引爆 , 迄今不足200年 , 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 罗宾逊夫人认为通过消灭两极分化可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 进而有望慰平经济波动 , 但由于它抑制了创富积极性 , 滑向了平均主义、大锅饭 , 从而使总实物利润减少 , 导致普遍的供给不足与贫困 。第十五节 顺差战争与特里芬难题 一方面国内公共品严重缺失 , 另一方面 , 却争相扩大出口 , 减少进口 , 获取顺差 。 经济危机以来 , 外汇市场上 , 美元、日元、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瑞士法郎日夜鏖战 , 争相自贬 , 一切为了出口 , 为了生存 。 在千方百计扩大自身出口的同时 , 设置贸易壁垒 , 提高进口关税 , 实施反倾销调查遏制他国的商品销售 , 以争抢有限的消费需求 。 中国一个月内面临的贸易保护:1月14日 印度商工部对中国输印亚硝酸钠进行反补贴调查1月16日 印度财政部对中国输印纯碱发起特殊保障措施调查1月23日 印度宣布6个月内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1月31日 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紧固件5年内征80%反倾销税2月7日 欧委会对中国输欧盘条反倾销案征收临时反倾销税2月16日 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宣布中国铝挤压材存在倾销及补贴2月19日 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反倾销税美国提出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使贸易保护主义呈进一步蔓延趋势 。 贸易战争的理论渊源来自重商主义 , 它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 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 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 , 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 , 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 认为维持一定的顺差是对国家有利的 , 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 。 重商主义建议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 , 应该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 扮演积极的、保护主义的角色 , 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 。 重商主义还认为国家间关系属于“零和”博弈 。 即财富是一定的 , 己方得到的相对更多的财富必须建立于其他国家损失的基础上 。 所以一个国家要改变或改善自己的国际地位 , 就只有掠夺别国的财富 。 奉行重商主义的17世纪的国家竭力进行海外扩张 , 掠夺人口和财富 , 把金银的多少作为评价国力的标准之一 , 其代表人物有柯尔柏等 。 为了争夺海外贸易 , 这一时期的欧洲战争十分频繁 。 在金本位废除后 , 重商主义转为追求纸币 , 其实质并没有改变 。 持续的单向贸易顺差是各国梦寐以求的田园诗 , 但它却是海市蜃楼 , 不可持久 。 而贸易保护则将双边的平衡贸易一并打死 , 阻碍了世界的技术、资源正当流动 , 反而推迟了复苏步伐 。 本质上 , 战后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都与顺差密切相关 , 也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 因为顺差实现了本国消费不足的价值补偿 , 但逆差国却陷入倒闭、失业的经济衰退的泥潭 , 因此 , 顺差战争不可避免 。 贸易战的实质是顺差战 , 因为互通有无与比较优势主导的平衡贸易不会发生战争 , 所以只有从经济系统上解决消费不足 , 才能消除顺差战争的根源 。 二战后的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美元的国际化 , 但也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 , 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 即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 需要对外输出 , 这就导致逆差 , 美国发行国债将其收回 , 长此以往 , 形成美债累积 , 而高涨的美元必将拖累美元贬值;但持续贬值的美元必将失去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 它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行与运行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未完待续 ,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作者简介张二寅 , 山东宁阳人 , 现居天津 。 中国社会科学院MBA , 国际财务管理师(IFM) , 第一经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 当代宏观经济学者 , 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控制论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 , 新宏观创建者 , 储备需求倡导者 , 指出储备需求为第四大需求 , 它实现了对消费不足的价值补偿 , 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路径 。 专著《新宏观主义》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14年7月 。 合著《草野集——中国经济再出发》 , 新华出版社 , 2016年1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