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三 )
一面是线下的教育大品牌们挤进线上 , 使得线上教育市场里的玩家和对手变多 。 另一面 , 是宅在家的这段时间 , 用户们用遍了各种在线教育产业之后 , 变得成熟 , 筛选产品的标准也更高了 。
这两个变化 , 都会加剧在线教育领域的竞争 , 会淘汰掉一批缺乏竞争力的在线教育企业 。 这就是精锐教育创始人张熙的观点 。
线下在攻 , 线上在守;线下的人长了新能力 , 线上的人却没有退路 , 这是目前在线教育领域的状态 。 混战逼得线上企业只能去做线下做不了的事 。 (在文章第二部分 , 我们会详细拆解)
那么 , 在线教育的既有领地里 , 谁会最先被挤出去呢?我们觉得 , 是那些内容本身和内容形态与线下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 。
比如 , 当下可能流量激增、面向多人、单次占用时间长的直播企业 。 它们是疫情之下不能去地面课堂的应急方案 。 本质上 , 它们只是把线下的教室变成线上的直播间 , 课程内容与线下可能差不多 , 体验感甚至比线下还差 。 最难保证体验的 , 是当前流量激增的在线大班课、中班课 。 因为人一多 , 就只能做单向传播 , 互动性也欠佳 。
疫情之后 , 它们的处境会很艰难 。 一来 , 用户的时间分配回归正常 , 占用大量整块时间的直播不会成为第一选择 。 二来 , 用户尝试体验了各种直播平台之后 , 也会更快地品牌化 , 最终选择那些在线下积累时间长、优质老师多、用户口碑好的机构 , 以及有品牌效应的线上教育品牌 。
所以 , 总体而言 , 目前虽然看起来是在线教育的春天 , 但是到头来 , 这个春天可能是完成向线上转型的线下知名教育机构的 。 在线直播、录播已经进入淘汰赛 , 同样迎来了春天的 , 可能是提供在线的技术服务 , 而不是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 。
02 在线教育产品进化的三条路径
本文插图
危机之下 , 藏有转机 。
面对线下教育机构的猛烈进攻 , 线上教育企业可以如何进化 , 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 , 线上教育要形成护城河 , 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结构性调整 。 我们看到的线上教育产品的进化路径有三种:
一 , 从供给端 ,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 优化成本结构和提高效率;
二 , 从需求端 , 把互联网特性利用到极致 , 提供线下难以带给用户的体验;
三 , 在教育内容上做创新 , 拓展收费类教育内容的外延 。
先来看第一种路径 。 从供给端来看 ,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 为不同群体的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 , 是教育供给侧的核心 。 如果在此基础上 , 能够利用技术手段 , 来优化教育产品的成本结构、提高效率 , 则是更理想的状态 。
以峰瑞资本投资的在线教育品牌洋葱学院为例 。 它把课程体系 , 拆解成很多小的知识点 , 并用互联网的方式 , 把课程内容变成中小学生能够轻松接受的 10 分钟左右的动画视频 。 虽然制作一次动画视频的成本比较高 , 但后续基本不占人力成本 , 可以供无限多的用户使用 , 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
而线下却很难出现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产品 。 不论是小班课还是一对一精品辅导 , 在用户增加的同时 , 就不得不增加老师的投入 。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一对一辅导产品市场 , 大部分企业都没法挣钱 , 因为增加一个学生 , 就得增加一位老师 。 唯二从一对一中挣到钱的新东方和学而思 , 靠的是规模优势 。 它们通过大班课吸引用户关注 , 过滤一次成本结构 。 当用户有了品牌信任度 , 体验过课程之后 , 再推荐一对一的课程 。
在供给端优化成本结构 , 也有其他方法 。 比如利用互联网手段 , 打造一些工具类产品 , 包括词典、搜题 。
如果这些工具类的线上运营方 , 能够同时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 它们在获客成本结构上可能有优势 。 工具虽然可以低成本获客 , 但是转教育确实不易 , 不过也许会有成功范例 。
推荐阅读
- 「曼果教育」淘宝网店单品流量下降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 人民网@【战“疫”说理】疫情防控中如何有效实现经济复苏?
- 「百度」百度发布直播搜索大数据:疫情下电商及知识类直播增速明显
- 「新华网」中美举行网络研讨会分享抗击疫情经验
- 『特斯拉』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预定量超60万!疫情期间每天增加1000个订单
- 「新华网」亚行:新冠疫情将导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放缓
- 中新网:美国多地延长应对疫情的临时政策
- 北京商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工信部: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
- 『行知至知行』PTA:加工利润提供探底空间
- 「泱泱世界里」粮食概念股走一波,要开始屯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