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二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其中 , 日本成为碳纤维强国经过数十年的积淀 。 1959年 , 日本发明了用聚丙烯腈为原丝加张力牵伸制造碳纤维的方法 。 东丽公司于1971年将碳纤维商业化 , 由于优良的特性 , 被运用于民用航空和军事用途 。 但从成立到盈利 , 东丽经历近50年的技术改良历程 。 2003年 , 东丽获得美国波音公司为期50年的订单 , 一举奠定其在碳纤维领域的“霸主”地位 。 到2017年 , 东丽在小丝束碳纤维领域占据全球26%的市场份额 。 如果加上日本东邦和三菱 , 三者合计占全球小丝束碳纤维名义产能的 70%以上 。 值得一提 , 碳纤维行业T700、T800、T1000等一系列的称谓 , 其实是东丽公司碳纤维产品的型号 , 但目前已成为碳纤维的强度标杆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2019年全球碳纤维产能分布 与此同时 , 美国碳纤维发展同样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 , 并取得初步成果 。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 , 在政府的主推支持下 , 美国碳纤维企业主要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突破 。 如赫氏公司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2017年占全球58% , 产品应用在F-22、F-35、空客A350等航空、军工装备 。 通常而言 , 小丝束碳纤维较大丝束工艺水平、制备成本、运营周期等方面要求更高 。 据悉 , 东丽每年将2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3亿元)的研发资金用于研究力争在10多年以后实用化的材料 。 不过 , 这是重视股东、追求短期收益的欧美式资本主义曾难以接受的 。 目前 , 美国碳纤维企业相对主要聚焦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开国元勋张爱萍上将 中国碳纤维研究始于60年代初 , 但由于当时国际环境恶劣 , 且西方对中国进行高度技术封锁 , 加上国内资源紧张 , 碳纤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相对有限 。 直到1975年 , 在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的张爱萍将军部署下 , 20多家研究所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攻关 , 终于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 不过 , 2000年前中国碳纤维研发仍处于低谷 。 直到2001年1月 , 在两院院士师昌绪写作《关于加速开发高性能碳纤维的请示报告》推动下 , 科技部于次年设立国家863计划的碳纤维关键技术304专项 。 这才再次点燃了中国碳纤维的发展之炬 。 尤其自2007年起 , 碳纤维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 这推动了中国碳纤维市场迅速壮大 , 并跻身世界前三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目前 , 从企业数量来说 , 中国碳纤维企业的数量占到全球的67% 。 在政策推动及国内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情况下 , 大量涌现的中国企业正在升级技术搅动原来的全球碳纤维市场格局 , 对日本、美国等国相关企业构成了冲击 。 想必这也是日觉昭广所述“中国技术进步的确构成威胁”的重要原因 。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中国在碳纤维理论产能上已位列世界前三甲 , 但这是数十家企业的集体成果 。 相对数量仅有几家但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的日美企业 , 中国企业依然处于“成长”阶段 , 数量多而不强 。 此外 , 高端应用、技术水平、生产要素、规格种类以及产能利用率不足等 , 依然是国内碳纤维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图源:美骑网 比如 , 在2018年中国大陆碳纤维的2.68万吨理论产能中 , 据统计实际产量约9000吨 , 销量/理论产能比例为33.5% , 较上一年的28.5%有不小提升 , 但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57.3% 。 究其原因 ,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碳纤维的产业化和市场牵引力水平有限 。 但可喜的是 , 这些状况正在改善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 首先在技术方面 , 2015年7月 , 中复神鹰“千吨级高强型、高强中模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通过了国家技术成果鉴定 。 2017年9月 , 其千吨级SYT55(T800级)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 。 至此 , 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 , 全球第3个拥有千吨T800级碳纤维生产线的国家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中复神鹰公司T800碳纤维原丝生产线 图/新华网 此外 , 2018年3月 , 中复神鹰自主研发的第一条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在江苏连云港开发区实现投产且运行平稳 , 标志着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再上一个新台阶 。 这距离日本大规模销售的碳纤维最高级别T1100仅差一个代际 。 值得注意 , 目前我国在T1100级(高强中模)以及M5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项目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 。 其次在商用方面 , 可以看出 , 美日等国家碳纤维主要在航空航天、国防等工业方面应用 , 而我国碳纤维下游消费领域还是以文体休闲产品和工业应用为主 。 例如2017年我国碳纤维消费量约2.35万吨 , 其中体育用品占消费比例51% , 而航空航天占比仅3.8% , 差异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