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被害人母亲处境:为何“破案”难慰心碎?

“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告破后 , 舆论上近乎是“一边倒” 。 “公众的正义”和“案情的惨烈”所共振出的氛围 , 让人们觉得这28年的等待是“有意义的” 。 然而 , 据媒体报道 , “被害人”的父亲已经去世 。 这种情况下 , 当一个年迈体弱的母亲 , 听到这样的消息 , 心情自然会是五味陈杂 。 28年来 , 作为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 , 所经历的“绝望” , “妥协” , “再绝望” , 应该是可预见的事实 。 但是 , 无论怎样 , 心底的那块伤痕 , 终究不会消失 。 媒体报道中称 , 嫌犯被捕后 , 被害人的同学将案件最新的情况告诉其母亲 。 虽然 , 媒体没有具体的提及“被害人”母亲的反应 。 但是 , 对于“被害人”母亲来讲 , 可能嫌犯的被捕 , 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所安慰 。 但也只是一种结构性的安慰 , 毕竟女儿早已不在 , 已经是不可复还的事实 。 甚至 , 从“受害人”母亲的立场来看 , 有两种平行的情绪会瞬间转换 。 其一 , 嫌犯未被抓捕到时 , 作为母亲总觉得女儿死不瞑目 , 所以难以释怀;其二 , 嫌犯在28年后被抓到 , 作为母亲对案件关注的那根弦瞬间就断了 , 并且再次转向无休止的极痛之中 。 因为 , 作为正常人来讲 , 在面对亲缘的惨烈死亡时 , 总是难以释怀的 。 尤其 , 对于被“奸杀”而死的女性的母亲来讲 , 更是会陷入无休止的愤恨之中 。 虽然 , 这些表现都被28年的岁月 , 逐步的消磨殆尽 。 但是 , 作为已经摸到生命天花板的人 , 可能对于人生有更不同的理解 。 并且 , 从人对生命的理解来看 。 可能越是年老 , 越显得朴素真实 。 所以 , 如若说“被害人”的母亲 , 在28年后等来正义 , 不如说这份正义是对她生命的作结 。 因为 , “嫌犯被捕 , 心却破碎”的图景 , 是能被世人看到的 。 而随着案情再次被提起 , 复盘 , 直至罪恶被惩治 , 一个母亲的仇怨 , 会成为难以避免的“自伤能量” 。 而这背后的生命张力 , 值得追问 , 也值得玩味儿 。 孩子对于母亲而言 , 意味着什么 , 这个应该不用多讲 。 尤其 , 当一个已经成年 , 马上就要走向独立的孩子 , 遭遇毒手 , 更是意味着戳心之痛 。 所以 , 仅凭“这一点” , 就意味着这28年非同寻常 。 作为一个母亲 , 在有生之年看到嫌犯被抓 , 是幸运 , 更是残酷 。 或许 , 案件永远不破 , 对于一个年迈体弱的母亲而言 , 可能真的是好事儿 。 因为极痛走向麻木 , 绝望会成为一种“自我保护” 。 可是 , 当这种“绝望体系”被打破时 , 女儿依然无法被救起 , 那么“二次绝望”就会更加猛烈 。 这就跟西西弗斯推石一样 , 要是停下来 , 就会迎来更痛的毁灭 。 所以 , 对于生命来讲 , 正义有时候也是残酷的 。 它让悲剧有终点 , 却也让悲剧再次发酵 。 28年的等待 , 本可以绝望到最后 , 但是 , 突然袭来的暂停 , 却可能彻底击穿人性最后的平和 。 所以 , 对于“被害人”的母亲 。 那种麻木的痛 , 再一次被唤起 , 被激活 。 要知道 , “美好的想象”和“现实的残酷”总让人觉得天理不公 。 就“被害人”来讲 , 如果顺利毕业 , 在那个时代 , 很容易谋得一个“金饭碗” 。 可惜的是 , 一场“无妄之灾” , 让一个人 , 一个家庭彻底梦碎 。 想必这种遗憾在其母亲的想象中 , 也是隐约存在的 。 不得不说 , 菩萨也是选择性地留善 。 她让人看到正义 , 却不会让人看到希望 。 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 , 誓不成佛 , 众生度尽 , 方证菩提” 。 但是 , 在具体的现实里 , 就算嫌犯被死刑处决 , 可能“被害人”及家属 , 也再难回到案前的状态 。 因为 , 伤害性是永久的 。 活得越久 , 人就越觉得命运是存在的 。 所以 , 很多极痛之人 , 最后只能空悲叹“一切都是命运”的陈词滥调 。 作为母亲 , 她的绝望比女儿的绝望更具体 , 28年前的那个夜晚 , 女儿的极痛带着死亡的气息 。 而28年后的母亲 , 所谓的极痛只剩下眼泪和沉默 , 而这却是生命中最残酷的图景 。 是的 , “苦痛会熬过去 , 但是死结永远解不开” 。 人们常说 , 要想得开 , 不然人生一世 , 绝望会随时而来 。 只是 , 对于极痛的情绪 , 很多时候真的会让一个人“异化” 。 比如 , 子女的不幸离世 , 配偶的不幸离世 , 都可能将一个人彻底击垮 。 人的一生犹如钟摆 , 注定在欢乐和痛苦之间摇摆 。 只是 , 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轨迹如何 , 甚至 , 不能保证明天是否还能醒着 , 看到新的太阳 , 吃到重复性的餐饭 。 但是 , 这从概率上讲 , 却又是小概率事件 。 不幸的是 , 总有人遇上不幸 , 并且没有重来的机会 。 就个体而言 , 极痛事件的到来 , 意味着百分百地摧毁 。 所以 , “命运说”能流行起来 , 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很多人一生精明 , 却在无妄之灾后 , 无奈遁入空门 。 很多时候 , 他(她)们不是在找神 , 而是在寻找内心的平衡 , 即便不太容易 。 所以 , 对于“被害人”的母亲而言 , 当她再次面对28年前的案子时 , 重要的不是女儿的瞑目 , 而是自己的弥合 。 说到底 , 传统的亲缘文化中 , 最经不起“白发人送黑发人” 。 所以 , 这种苦痛肯定是会伴随一生的 。 据媒体报道 , “被害人”的母亲每年都会到案发地悼念女儿 。 坦白讲 , 物是人非是小事 , 但是28年的等待 , 也不见得就是她想要的结果 。 何况 , 接下来的案情走向 , 还处于谜团之中 。 基本的道德审判中 , 嫌犯已经被判死刑 。 但是 , 对于现代社会的正义来讲 , 更多强调法理正义 。 所以 , 就算判死刑 , 也会将案情复盘清楚后下结论 。 因为 , 这关系到当年到底发生过什么 , 嫌犯是在怎样的触动中 , 最终成魔 。 很多时候 , 公众舆论只关注结果正义 , 而对于过程中的细枝末节 , 会本能性地忽视 。 但是 , 作为“被害人”的母亲 , 却总会被过程牵动 。 她以为这样就能告慰女儿 , 可是 , 从真实的意义上 , 这只不过是一种“我执” , 只会加重痛苦 , 不会走向光明 。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