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文/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陈辰】 小小的碳纤维 , 实际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型材料 。 一直以来 , 全球碳纤维市场由日美两国企业垄断 。 但随着中国企业的后发追赶、自强进击 , 这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 中国俨然正成为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 日前 , 全球最大碳纤维企业——日本东丽社长日觉昭广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 , 中国以国家层面推进采用材料信息学手法 , 其技术进步的确构成威胁 , 但积累了坚实基础数据的日本企业能够保持优势地位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日本东丽公司社长日觉昭广 图:日经中文网 受益于政策推动和产业快速发展 , 中国碳纤维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数量已占全球近七成 , 同时整体产能已位居全球第三 。 那么 , 在这场新的跑马圈地运动背后 , 中国的碳纤维技术及市场进步了多少?日本的优势又还能保持多久? 碳纤维的“纤细与广大” 在化工材料中 , 碳纤维可以称作是最重要的无机高性能纤维碳 。 它是含碳量大于95%的纤维材料 , 由聚丙烯腈、黏胶纤维、沥青纤维等有机纤维在高温下碳化制得 , 本质上来说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按照力学性能分类 , 碳纤维可分为标准模量(230GPa左右)、中模量(280-350GPa)和高模量(350GPa)三类;按照纤维丝束大小分类 , 可分为小丝束(或标准丝束 , ≤24K)和大丝束(24K)两大类;按不同的前驱体分类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占碳纤维总量的92% , 沥青基碳纤维占7% , 黏胶基碳纤维只占1% 。 在特性方面 , 碳纤维具有耐腐蚀、抗氧化、高强度、耐高温、不生锈等优良性质 。 但碳纤维由于横向耐冲力差、耐磨性差 , 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 , 构成复合材料 , 其中树脂型复合材料生产最多 , 使用最为广泛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10微米直径的碳纤维单丝 , 背后是人类头发 。 通常而言 , 碳纤维的直径在10微米左右 , 7-8根排列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丝那样粗 。 其拉伸强度可以达到4800兆帕 , 也就是钢的7至9倍 , 而比重仅有钢的四分之一 。 在几千度高温下 , 别的纤维已化为灰烬 , 它却毫无变化 。 实际上 , 看似不起眼的碳纤维 , 在新材料界是一匹“黑马” ,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 其首个市场化应用是1972年市售的碳纤维增强树脂钓鱼竿 。 此后 , 碳纤维应用快速向高端化的工业制造及尖端科技领域发展 。 其中 , 小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卫星导弹以及休闲体育用品领域 , 而大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工业及民用领域等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图片来源:赛奥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 , 下同 目前 , 碳纤维在导弹、空间平台和运载火箭 , 航空器 , 先进舰船 , 轨道交通车辆 , 电动汽车 , 卡车 , 风电叶片 , 燃料电池 , 电力电缆 , 压力容器 , 铀浓缩超高速离心机 , 特种管筒 , 公共基础设施 , 医疗和工业设备 , 体育休闲产品 , 以及时尚生活用具等诸多领域 , 都有着实际和潜在的应用 。 由此 , 虽然外表看似“软妹子” , 碳纤维其实是外柔内刚的“真汉子” , 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等多方面都是重要材料或者战略物资 。 而由于其材料本性、产业技术复杂性、应用领域重要性和市场规模性等因素影响 , 碳纤维被称为“黑色黄金”或“材料之王” 。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后发追赶,中国正成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在具体商用方面 , 《2018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 , 2018年 , 全球碳纤维的销售金额为25.71亿美元 , 比2017年23.44亿美元增长了9.7% 。 其中 , 航空航天以12.6亿美元占比接近一半 。 第二至五位依次是体育休闲、风电叶片、汽车和混配模成型需求应用 。 全球“三雄”格局正形成 多年来 , 日美等企业垄断全球碳纤维市场 , 但中国正在快速追赶 。 上述报告数据显示 , 2018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15.48万吨 , 其中位列前三的美国、中国(含台湾)、日本碳纤维理论产能分别为3.73万吨、3.56万吨、2.68万吨 , 三国累计占全球产能的6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