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痛失互联网革命,失去30年?( 三 )

日本为什么痛失互联网革命,失去30年?

武士和互联网的战争由于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战败 , 都没有经历过彻底的社会改造 , 这导致日本保留了浓厚的武士社会等级文化(大名摇身一变成财阀)和忠心文化 , 只不过农业社会是武士对大名效忠 , 工商业社会是员工对公司效忠 , 这和中国自古以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平等精神泾渭分明 。 这种效忠文化 , 导致年青人创业和员工离职不被鼓励 , 而新兴产业、新兴公司 , 很多都是各行业顶尖人才离职-跨界-合伙或者青年才俊而带动的;效忠文化 , 还让平等、自由、共享的互联网精神 , 无法激发日本人的共鸣 。 第五郎君最近看到一个视频 , 两个日本女青年来上海公司面试 , 得知总经理才30多岁 , 震惊的无以复加 , 表明日本青年创业被压抑到了何种程度 。 这种效忠文化 , 让日本在垂直一体化集体大生产的传统工业如鱼得水 , 而在网络横向协作的互联网产业面前 , 水土不服 。

日本为什么痛失互联网革命,失去30年?

日本武士 匠人和无用之学更为不堪的是 , 日本极致实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写了一本书叫做《学历无用论》 , 虽然是批判唯学历论 , 不是批判学问无用 , 但却透漏出日本长期以来的人才理念:日式企业更想要更听话 , 更勤劳 , 更愿意协作 , 短时间变现的匠人(工程师) , 对于看似‘繁复虚妄’的美式企业制度以及更具创造力的基础理论研究者和无用之学 , 盛田昭夫以及他所在的日本社会 , 反感的无以复加 。 欧美社会 , 则对于所谓的不实用人才 , 保持了足够的宽容 , 而恰恰是很多不实用人才在当时搞得无用之学 , 成为后来开启人类文明的科技先声:为了研究神是如何操控世界的 , 牛顿发明了经典力学 , 在当时毫无用处 , 却在100年后 , 成为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 , 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1936年图灵创造的纯思考模型 , 对现代计算机的建立具有奠基意义 。 事实上 , 所谓的实用者 , 是用已有的基础理论 , 将应用创新做到集大成 , 而一些务虚者 , 则创造出更具前瞻性的基础科学理论 , 为人类的高维知识体系做储备 , 两则缺一不可 。 但由于日本人口稠密 , 资源匮乏 , 人们长期生活压力巨大 , 对于前瞻性的‘无用之学’本能排斥 , 急功近利 , 这是长期以来 , 日本缺乏世界级原创性科技贡献的原因 , 也是互联网这样的世界级原创科技在孕育和萌发阶段 , 不可能出现于日本的原因 , 更何况日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和素质 , 都远远落后于美国 , 追赶更显艰难 。

日本为什么痛失互联网革命,失去30年?

拥挤的上班人群 在美日全球经济霸主的博弈中 , 许多国家日本强则学日本 , 美国富则仿美国 , 邯郸学步 , 贻笑大方 , 殊不知一个经济体制和企业模式 , 一定要根植于本国文化、制度和自然禀赋 , 才能取得想要的成功 。 而判断一国兴衰 , 决不可以一时优劣而得意忘形 , 而应该深刻洞察竞争对手在衰败之时 , 是否孕育着新兴 , 以史为鉴 , 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