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融资超5亿,共享按摩椅如何沦为“资本弃子”

曾融资超5亿,共享按摩椅如何沦为“资本弃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业最前线 , 作者怜舟、冯羽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或高铁站内 , 看到角落里无人问津的共享按摩椅时 , 很难想象它曾经也是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 。 长期以来 , 按摩椅因挪动不便且造价颇高 , 被中国普通家庭拒之门外 。 可一旦加持了共享概念 , 便犹如在行业里“丢下一颗炸弹”——使用者可以在公众场所、以单次较低的价格享受按摩服务 。 如果单纯地从服务角度来看 , 共享按摩椅显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次按摩服务的“消费升级” 。 凑巧的是 , 共享按摩椅还赶上了行业暖春 。 全球按摩器具市场从2016年开始回温 , 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近140亿美元 , 与之同步上涨的是投资者对共享按摩椅行业的“热情”——2017年 , 共享按摩椅融资2.4亿元;2018年 , 赛道融资2.6亿元 。 然而到了2019年 , 共享按摩椅行业却突然哑火——不仅行业内再无大额融资 , 共享按摩椅概念也不再被投资人津津乐道 。 潜力赛道一朝遇冷 , 是按摩椅出了问题 , 还是应由“共享”概念来背锅?共享按摩椅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1 风口上的按摩椅 如果回顾共享按摩椅发展始末不难发现 , 早前该领域获得资本青睐 , 并非完全依赖于“共享”东风 。 中国消费者对按摩的刚性需求 , 加速了共享按摩椅崛起 。 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型消费的需求上涨 。 伴随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都市生活节奏加快 ,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居民健康 。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 , 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5% , 且在各年龄段的分布较为均匀 。 如今 , 居民的健康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 。 另一方面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 , 这一群体普遍具有中高消费能力 , 且他们是按摩椅的主要消费群体 。 相比按摩刚需 , 中国市场按摩椅的渗透率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 , 经测算 , 当前我国大陆按摩器具市场渗透率仅为1.13% , 明显低于日韩等市场 。 因此 , 自“共享按摩椅”出现在各处公共场所后 , 无论是对居民使用按摩类保健产品习惯的培养 , 还是对按摩椅行业发展的促进 , 共享按摩椅的确解决了当下按摩行业的发展痛点 。 那么共享按摩椅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 「创业最前线」走访发现 , 目前按摩椅普遍为用户提供三种服务:5分钟短时体验、20分钟全身按摩、以及30分钟以上的全面消除疲劳感套餐 。 在提供服务之余 , 共享按摩椅通常以三种方式向用户收费——按照服务项目和次数收费、将机器租给公共场所而后收取租金、以及为广告商提供显示屏广告位进行推广 。 而在铺设点位时 , 共享按摩椅运营商会采取直营和联营两种运营模式 。 直营模式是品牌方向物业交租金换取点位投放 , 品牌方拿取全部收入 。 联营则是品牌方与企业共同负担成本 , 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 例如物业负担全部成本 , 品牌方提供运营服务且抽取一定的收入 , 或者物业仅提供场地 , 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抽取一定的按摩椅收益 。 曾有业内人士乐观估计过共享按摩椅的盈利前景:根据不同的场景 , 一台共享按摩椅一个月营收能达到六百到一千元 。 其中优质场景有可能三到五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 。 得出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 一位不愿具名的共享按摩椅代理商告诉「创业最前线」 , 到2019年初 , 他代理的50台共享按摩椅月收益共计1万元 。 如果平摊下来 , 部分设备收入显然无法覆盖租金成本 。 共享按摩椅品牌“摩摩哒”总经理吴小刚也曾表示 , 共享按摩椅经历了大规模扩张 , 也碰到许多经营困难 。 未来企业的业务和结构都亟需调整 , 以适应全方位的提效战略 。 然而 , 共享按摩椅行业面临的挑战还不止如此 。 2 不能承受之重 「创业最前线」整理发现 , 目前市面上知名共享按摩椅运营商包括乐摩吧、摩摩哒、爽客和码客街等主要品牌 。 事实上在现阶段 , 共享按摩椅行业集中度不高 , 还未真正出现具备行业整合能力的小巨头企业 。 企业乱战之外 , 一些行业困境也逐步显现——例如不少玩家都被后期高昂的维护成本拖住脚步 。 仍以品牌代理商为例 , 他们除了负担加盟费外 , 还要承担指数级增长的维护费用 。 一位按摩领域从业者曾计算过共享按摩椅的维护成本:如果投放地没有巡查维护 , 通常短短几个月内按摩椅就会出现较大程度磨损 , 例如皮革脱落、饮品零食撒入导致元器件损害等 。 据了解 , 一张人造革成本已接近500元 , 开关和电子元器件为则300元 。 如果有更严重的损坏 , 返厂后还需支付技师的维修费 , 再加上员工租金和场地入驻费 , 即便按照一天一台设备入账100元计算 , 收入也根本无法覆盖后期成本 。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 , 降低边际成本或许是寻求盈利的重要手段 。 但对共享按摩椅来说 , 规模化效应能够削减成本的情况并不存在 。 随着按摩椅使用时间增长 , 器具元件的损坏程度不断加深 , 大规模在线下铺设点位 , 只能进一步扩大亏损规模 。 创业最前线还发现 , 不少共享按摩椅往往沦为置物架 , 无法物尽其用 , 更无法吸引用户进行消费 。 尤其在商场内 , 不少顾客将共享按摩椅当作休息场所 , 却并不消费;还有孩童在按摩椅上蹦跳 , 长此以往将对器具造成损害 。 此外 , 共享按摩椅还被爆出存在安全隐患 。 据媒体报道 , 早在2018年 , 曾有女子在使用共享按摩椅时头发被卷入设备缝隙中险遭不测 。 毫无疑问的是 , 这些负面信息再次给共享按摩椅行业蒙上一层阴霾 。 3 “共享”迎来终局? 曾有业内人士认为 , 在共享经济赛道中 , 共享按摩椅是一个被低估的品类 , 按摩不仅是消费升级 , 在等待场景中也是一项刚需 。 然而 , 从共享经济集体退潮来看 , 共享按摩椅的魅力已经消退大半 。 2016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 , 自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进入市场开始 , 在不到2年时间里 , 就有数千个共享项目涌现 , 共享经济迎来大爆发 。 从出行方面的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到日常生活方面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和共享按摩椅等一应俱全 。 在2017年上半年 , 这条共享赛道上还是人头攒动 , 这也因此吸引了资本入局 。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 , 当年吸金总额达104.33亿元 。 然而2017下半年 , 共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 以共享单车为首 , 共享汽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项目均迎来倒闭潮 。 共享按摩椅也不例外 。 2018年 , 该领域也经历了集中铺设量过大、租金涨价、影院人流量下降、小厂商倒闭等问题 , 共享按摩椅行业进入整顿期 , 关于盈利模式的探讨仍无定论 。 时移势易 , 创业者们曾经也对共享经济充满期待 。 2016年 , 当创业者被问及“共享经济真的能赚到钱吗?”受访者可能会笑着说:“还真是 。 ” 当2018年底再被问及相关问题时 , 创业者则会说 , “共享经济太难做了”——在公司运营困难时 , 他果断关闭公司 , 给员工结清工资、将押金全部退还给用户 。 的确 , 在资本助推之下 , 共享经济曾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景象 。 但资本最是“喜新厌旧” , 当浪潮退却 , “共享”沦为资本弃子 , 共享按摩椅也不会例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