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主编开专栏发10岁儿子散文
建设科研强国 , 让学术期刊回到该有样子 原创:新京报评论 让真正能够体现科研水平的成果登上学术期刊 , 才可能激励科研 , 助推科研强国目标的实现 。 ▲金融期刊《银行家》主编开专栏发10岁儿子散文 曾回应:内举不避亲 。 继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另类论文引发舆论热议后 , 近期又有一本核心期刊火了 。 日前有学者发现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 , 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的文章 , 至今已有数十篇 。 目前 , 山西省社科院已对杂志社进行全面整顿 , 调查结果将会在官网发布 。 两起事件虽然细节不同 , 但它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公共之问——学术期刊对论文或稿件审核与编发的专业性到底在哪里?而这一疑问 , 一定程度上又连接着我国良好学术生态与科研强国何以建成 。 学术期刊 , 是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象征 , 学术期刊“滥竽充数” , 不仅可能制造虚假的学术繁荣 , 对科研强国也构成阻碍 。 肉麻追捧文堂而皇之地登上核心期刊 , 十岁孩子能在核心期刊开设“专栏” , 如果这样的论文充斥于学术期刊 , 科研强国也就无从谈起 。 目前 , 我国科研水平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 不论是从科研投入还是从发明专利来看 , 都已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 但是在一些关键技术比如发动机、半导体芯片、光学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 去年 , 华为、中兴在芯片上被外国“卡脖” , 愈发揭示提升我国科研水平的重要性 。 而未来 , 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 , 中国要想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 也离不开科研水平的极大提高 。 而学术期刊作为科研与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 , 一定程度上就体现着我国科研与学术的水准 。 如果一些学术期刊罔顾学术质量 , 在刊发标准上“大放水” , 甚至成为“私人化”、“人情化”、“商业化”的产物 , 别说会扯到我国参与世界高端竞争的后腿 , 甚至会破坏我国学术与科研根基 。 就在昨天 , 教育部发布“强基计划” , 以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 “计划”提出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 , 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 可以看到 , “强基计划”在招生上偏向基础学科 , 其实也是致力于提升我国科研实力 , 因为基础学科的深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的底蕴 ,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的选拔 , 就是为了建设科研强国 。 在现代学术与科研体系之下 , 这些基础学科的建设与成果的推出 , 在很多时候都是仰赖于学术期刊版面 。 如果学术期刊长期被一些“水文”霸占 , 则直接影响我国基础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的提升 。 所以 , 学术期刊能否保持其专业性与权威性 , 回归其学术本原 , 对建设科研强国 , 也意义非凡 。 短短几天之内 , 连续两个严重学术失范现象曝光 , 更加显示出规范学术期刊的迫切性 。 这或许说明 , 及时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 , 整顿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的学术期刊或许应及早提上日程了 。 只有尊重学术与科研的内在规律 , 让真正能够体现科研水平的成果登上学术期刊 , 或许才可能实现科研强国的目标 。 让学术期刊回到本该有的样子 , 让学术期刊真正服务于科研强国的目标 , 真的不能再等了 。
推荐阅读
- #新冠病毒#《南华早报》专栏作者:美媒如何片面报道中国抗疫举措
- 品诗:文学大赛专栏—《?“清明思亲”清明节有奖征文大赛启动》
- 柳叶刀主编发表评论:抨击英国防疫为国家丑闻
- 冈特·舒赫:德国人是时候重学纪律了
- 巴黎日记:打个电话就说你确诊,还不让去医院
- 宋鲁郑巴黎日记:谁有口罩有医疗队,就跟谁走
- 市长都气疯了,民众还不当回事
- 15万元落地的SUV,这几款日系省油还空间大
- 《柳叶刀》主编痛斥英国政府,将来要算“总账”
- 莫因个案妖魔化海外同胞回国避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