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虚拟财产法律属性仍存争议 缺少专业机构评估价值

加固虚拟财产“防火墙”

法律属性存在争议法律关系亟须厘清专家建议

从目前情况来看 , 虚拟财产保护还更多有赖于处理具体相关案件的法官而非立法者 , 需要法官对立法意图正确理解 , 认真厘清案件中的法律关系 , 对案件中涉及的虚拟财产给出法律上的合理解释 , 并最终稳妥进行保护 。

● 虽然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早已得到认可 , 但关于其法律属性究竟是物权还是债权 , 抑或是其他类型的权利 , 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 虚拟财产是随着网络发展而涌现出的一种新的概括性权利 , 其特征之一就是“新” , 在网络时代不同阶段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 其“新”特征导致既有法律规则难以完全适用 。 因此 , 为了保护虚拟财产 , 需要法律工作者花费更大的气力去处理具体纠纷和案件

● 处理虚拟财产纠纷案最大的难点就是价值如何确定 , 因为目前还缺少专业评估机构评估虚拟财产的价值 。 此外 , 如何做好证据保全或公证 , 也是法律上的一个难题

□ 本报采访人员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杨美杰

互联网时代 , 社交账号、游戏账号、购物账号等虚拟财产 , 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2019年12月的全国首例微信公众号分割案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定公号价值340万元四人平分 , 这一事件让虚拟财产再次引爆舆论 。

而关于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其背后暗藏的复杂法律关系 , 多数人并不知晓 。 《法制日报》采访人员对此进行了采访 。

虚拟财产备受重视

多重难题日益凸显

2019年11月 , 一名25岁女孩因在自己生日当天立下遗嘱引起人们的关注 。 在该女孩的遗嘱中 , 除了对动产、现金存款此类现实财产进行了说明 , 还对其拥有的微信、支付宝等网络账号继承问题进行了说明 。

据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介绍 , 截至2019年8月底 , 全国范围内订立遗嘱的“90后”达236人 , 多为白领 。 很多年轻人会将手机支付里的电子财富、游戏账号等写入遗嘱 , 由于大多数还未成家 , 财产的继承人多为父母 。

进入互联网时代 , 虚拟财产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

在全国首例微信公众号分割案中 , 原本赵某等四人约定 , 共同运营、撰稿 , 除稿费、招商费等费用平均分利 。 然而 , 代表四人申请账号的一人未经其他三人同意 , 更改公众号及银行卡等密码 , “合伙”关系就此破裂 。 三人同时发表声明称账号被盗 , 后共同起诉另一人要求“分割”公众号财产 。

上海二中院经审理后作出终审判决 , 该公众号经综合评判价值340万元 , 酌定该公众号创立人之一赵某向另三名创立人各支付折价补偿款85万元 , 同时依照各方确认的已分配部分的分配比例 , 支付合作期间稿酬、分红及平台收入等 。

「财产」虚拟财产法律属性仍存争议 缺少专业机构评估价值。值得注意的是 , 此次微信公众号分割案 , 并非是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纠纷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

律师李静就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来自南京的一对“90后”夫妻王某某与陈某某 , 因游戏结缘 , 步入婚姻殿堂 。 二人婚后仍然沉迷于网络游戏 , 分歧越来越大 , 争吵越来越多 , 最终选择结束婚姻 。

离婚时 , 夫妻俩对于实物财产的分割没有太大分歧 , 但王某某却要求陈某某对游戏账号、游戏装备以及游戏进行分割 。 如何分割这些虚拟财产 , 成了他们最大的分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