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四 )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 , 74.7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 , 促使自己打卡的动力是想通过坚持提升自己的某方面能力 , 57.23%想证明自己有坚持下去的能力 , 22.29%希望其他人能看到自己的坚持 。 他们选择打卡 , 图的不是打卡这个动作 , 而是打卡背后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打卡时间长了 , 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生活节奏变了 , 打卡也要随着变化 。 朱安对于打卡如此推崇 , 源于高三时学霸同桌的推荐 。 高三以前 , 她还没觉得学习是头等大事 , 可是高三一开学 , 每天十几张试卷、大段大段的知识点 , 让她慌了阵脚 。

  高三开学的数学考试我只考了74分 , 当时感觉五雷轰顶 。 她的同桌是一个每天都会给自己定制任务的打卡女孩 , 桌子左上角总会摆着精致的打卡清单 。 这个很有用 , 每天看着自己一点点变好 , 是很幸福的事情 。 同桌的一句话让刚刚蒙受打击的朱安动了心 。

  从此之后 , 朱安每天都会和同桌利用课间10分钟的时间一起制作打卡清单 , 督促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 回到家里 , 她还会给自己额外布置一组数学专项练习 , 也是雷打不动 。 她从高三那年的11月一直坚持到次年高考 , 最终高考数学成绩从刚进高三的74分涨到了118分 。

  朱安觉得 , 打卡就是登山 , 进一寸就有进一寸的欢喜 , 不必去追求打卡的天数 , 只求每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

  树立正确打卡观

  翁瑾是福建一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 , 由于专业的需要 , 这个暑假 , 她找了一款英语口语练习App , 开始每天打卡学习 。 她之所以选择打卡 , 是因为需要一种外来的力量来督促自己 。 但是翁瑾心里很清楚 , 自己追逐的目标并不是积分或者物质的奖励 , 她更加在乎自己的口语是否得到提高 , 打卡只是一种约束自己的形式 。

  即使是心情不好的时候 , 翁瑾一想到有打卡在 , 就还是会硬着头皮学下去 。 翁瑾有一次在实习单位工作不顺利 , 下班回家后 , 她简单吃了几口晚饭就躲进房间 , 满脑子想的都是白天的经历 。 晚上10点 , 口语打卡的提示音才把她从不快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 她看着手机屏幕里的打卡提示 , 鼓励自己既然有这样的打卡任务在 , 进度还是0% , 无论如何还是要完成 。 由于不在状态 , 当天的学习效果让她很不满意 。 在完成打卡任务之后 , 她又掏出手机 , 比往常多花了15分钟 , 跟着软件多读了两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