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是什么让清政府拿香港换回了这座城?( 八 )

据记载 , 在北宋末年的五十余年间 , 从宁波舟山起航奔至高丽、日本的船舶将近二百多余班 , 在当时船舶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 , 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下海”历史 。

同时宋朝继续五代以来所实施的盐场开发 , 完善芦花、高亭等地的设施建设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北宋著名词人 , 柳三变柳永 , 也曾担任晓峰盐场的监官 , 并留下耳熟能详的“煮海歌”:

煮海之民何所营 , 妇无蚕织夫无耕 。

衣食之源太寥落 , 牢盆煮就汝轮征 。

……

甲兵净洗征轮辍 , 君有馀财罢鹽铁 。

太平相业尔惟鹽 , 化作夏商周时节 。

可风云变化 , 靖康之变高宗南迁 ,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 宋高宗赵构为了避敌锋芒 , 一路南下而至昌国县 , 转辗至温州 , 最后于杭州临安建立行在 。

虽然国家幅员缩减 , 北方故土难以光复 , 但与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类似 , 大量中原的先进思想文化、技术以及财源政策奔泻于此 , 促使舟山人口开始激增 , 进一步开放贸易 , 经济欣荣 ,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 活脱脱江南小天堂 。 有宋一代整整三百余年 , 舟山昌国县题榜进士三十余名 , 仅一人出自北宋时期 , 其余均出自南宋 。

当时舟山号称有三大书院 , 为首的是绍定三年参知政事余天锡设立的虹桥书院 , 其后是嘉熙四年应繇创立的翁洲书院 , 最后是咸淳五年魏榘建立的岱山书院 , 一时文化诗语交相辉映 , 好学之风弥漫于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