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的艺术与教育( 六 )
科技时代的艺术教育 , 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 。 “发现”是艺术与科学面对世界时的共同冲动和追求 , 科学发现“真” , 艺术发现“美” , 人性发现“善” , “真善美”共同构成审美教育的核心要素 。 节奏与旋律、对立与统一、虚实与强弱、色彩与线条 , 它们共同构成这个世界的形式美 , 也成为审美的重要对象 , 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味出点线面的魅力 , 感受到美的对象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 理解到美的形象和有机构成的形式组合所蕴含的辩证关系与哲学原理 , 这也是当代艺术教育应肩负起的责任 。 当然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 , 还包括对学生艺术技巧的训练 , 培养学生能够采用最娴熟最完善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 , 表达自己最真切的感受的能力 。
科技进步助力艺术创新
在科技时代 , 艺术家进行创作 , 不仅需要形象思维 , 同时还需要逻辑思维 ,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都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思维模式 。 许多艺术家早已习惯通过对科学的理解、借助科学的方式、选择科学的主题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实践 。 目前从艺术家在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尝试来看 , 大致有四个方面的路径与特点 。
一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交融 。 科技让艺术家的思维更为深邃 , 把艺术带进了更多未知领域 。 当艺术家引入科学思维 , 也许艺术的构思更为奇特 , 艺术的想象更为科幻 , 艺术的思想更为深远 , 艺术的创新更有价值 , 所以科技时代的艺术家 , 它们正在用这种思维方式在不断进行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实验 , 在两种思维方式的互动交错中寻找新的艺术创作新模式 。
二是两种工作方法的借用 。 艺术创作有自己长期形成的创作方法和工作方式 , 进入科技时代后许多艺术家 , 也在尝试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式 , 以期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寻找一条新的创作路途 , 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 他们像科学家做研究一样 , 用理性分析深化感性认知 , 用科学判断取代偶发感觉表现 , 用实验数据嫁接构成设计 , 用科研报告转换创作方案 , 用逻辑推理厘清形象表达 。 两种似乎不相干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相互作用 , 让艺术与科学真正地走到一起 , 正在产生着神奇的效果 。
推荐阅读
- 蔡文静|《雄狮少年》的形象设计有多糟糕?导演完全忘了艺术审美是什么了
- 王朔|少女时代泰妍的愤怒!斥责《太宗李芳远》剧组不人道
- 李沁|《007无暇赴死》邦德落幕,又纯又欲的“女邦德”将会接管新时代
- 滤镜|旧时代美人全靠低像素,曾经的第一美女都是靠p图?
- 相声|北京马季与天津马志明,分属于不同的相声派系,谁的艺术成就更高
- 古装剧|观众不再给白凯南“留面子”: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 蔡依林|赵露思、侯明昊、蔡文静等一众当红演员,共同演绎一个时代的变迁
- 好莱坞|在好莱坞拍电影需不需要艺术献身?资本说了算,跟演员之间是生意
- 相声|同行又来衬托?相声大师李金斗:不要乱搭茬,要保证艺术完整性
- 王源|王源的歌曲进入年度难听争议中,粉丝喊冤,实则与时代少年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