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发现明代龙王像,与《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惊人相似

近日 , 一尊保存完好的明代东海龙王石刻造像在四川安岳县被发现 。 龙王信仰在中国延绵千年 , 其形象随着《西游记》小说特别是央视版电视剧的播出更是妇孺皆知 , 但在我国古代石窟中还从未发现过主尊供奉的东海龙王造像 。 这尊距今已有400年的道教石刻龙王呈老年帝王之相 , 体现明代宗教与民间信仰高度融合后形成的彻底民俗化、本土化的成熟的龙王形象 , 对于研究龙王信仰、明代服饰和雕塑以及民间活动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 而其形象竟然也与央视版西游记的东海龙王惊人相似 。
安岳石窟发现明代龙王像,与《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惊人相似
文章图片

明代东海龙王石刻造像
安岳石窟发现明代龙王像,与《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惊人相似
文章图片

东海龙王龛全貌
龙王捧玉圭端坐“水晶宫”
这尊明代龙王造像雕于高近1.4米的山崖之上 , 为圆拱形龛 。
龙王像居于龛正中 , 高约1米 , 呈老年王者形象 , 残存部分彩绘痕迹 。 身着广袖长袍双手当胸持圭 , 正襟端坐形象威严庄重 。 人相龙王的面部特征
“驼头、虾眼、牛鼻、狗嘴、鲶发、狮鬃、鹿角”被石刻工匠刻画得生动传神 , 细节精致入微:龙王额头肌肉凸显 , 虾目圆睁 , 鼻翼两侧有形似鲶鱼的长须 , 张口露舌似咆哮状 , 狮鬃一样胡须从两腮垂到前胸 , 耳廓上有向后竖立的龙角 , 头部有毛发和龙鳞 , 髻用双层冠束发 , 非传统的通天冠 。
龙王两侧各立一侍者 , 均身着朝服手提束腰执笏板 , 两像面部均已毁 , 右侧头部似戴头盔 , 左侧侍者带乌纱帽 , 推测为夜叉和龟丞相 。
安岳石窟发现明代龙王像,与《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惊人相似
文章图片

安岳石窟发现明代龙王像,与《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惊人相似
文章图片

右侧侍者
左侧侍者
在龙王龛上部石梁上横刻有“水晶宫”三字的匾额 , 龛左右刻有一副对联 , “天一恒生水 , 地六水成之” , 全然模仿人间王侯的标准 , 构成一个典型道教龙王殿的布局 , 通过“水晶宫”殿名也可明确此处雕凿的是东海龙王形象 。
此处石窟开凿于唐代 , 初为佛教造像 。 明代有计划的改建为道教造像 , 明人在原有唐代浅佛龛基础上加深窟龛刻像 , 曾凿掉该龛部分门楣新刻二侍者 , 斧凿痕迹现在仍清晰可见 。
虽龙王龛未有题记 , 但同时改刻的其他几龛造像中人物服饰为标准的明代样式 , 为龙王造像提供了大致时代依据 。
与西游记龙王像最相似
【安岳石窟发现明代龙王像,与《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惊人相似】东汉王符认为 , 龙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虎掌、鹰爪、鱼鳞、蛇身 , 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 。 随着佛教传入 , 结合中国本土原有龙的形象, 又经过不断地借鉴和影响, 龙王最终成为在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神灵 。 唐代小说《柳毅传》便始见对人相龙王的描述 , 在唐五代的敦煌佛教壁画中也不乏佛教人相龙王 , 到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后 , 民间龙王信仰打破各宗教局限空前发展 , 但凡江河湖海有水之地都兴建有龙王庙 , 到明清仍不衰 。 此时寺观内的龙王形象多以当时王臣形象为雕塑原型 , 到明代小说已有龙王装束按帝王形貌特征的描摹 。 这种王臣形象的人相龙王目前可见于明代佛教寺庙壁画和泥塑中 , 如大同善化寺金代二十四诸天塑像、北京大慧寺明代彩塑诸天像以及武当山的明代铜铸龙王像等 , 随着《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的流行和小说绣像、刻本在民间的普及 , 帝王装扮的汉地龙王形象和内涵进一步丰富 , 中国各地的龙王形象在同一文化认同中高度统一起来 , 甚至在明中晚期形成了标准 , 如龙王住在水晶宫、着帝王衮冕、捧圭等等、有龟丞相和夜叉作为左右侍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