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利用碎片时间过一遍高考化学40个常错知识点( 三 )


26、常错点: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 , 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
辨析:电解食盐水时 , 阴极H+放电生成H2 , 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 OH-浓度增大 , 阴极区显碱性 。
27、常错点: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 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
辨析: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 , 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Na2O ,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28、常错点: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 , 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
辨析: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 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 , 反应就会剧烈进行 。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 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
29、常错点:错误地认为 , 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
辨析:在化学反应中 , 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 , 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 , 即与化合价无关 。
30、常错点:错误地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
辨析: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 , 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 , 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
31、常错点 :错误地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 , 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
辨析:虽然两者不反应 , 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 , 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 , 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
32、常错点:错误地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
辨析: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 , 而苯甲酸易溶于苯 , 仍难分离 。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 , 然后分液 。
33、常错点 :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 , 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
辨析:苯酚的电离能力虽比碳酸弱 , 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强 , 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 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
34、常错点: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 , 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
辨析:苯酚与溴水反应后 , 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 , 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 , 却易溶于苯 , 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
【碎片|利用碎片时间过一遍高考化学40个常错知识点】35、常错点: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
辨析: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 , 但它们不是醛 。
36、常错点: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
辨析: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 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 一般几万到几百万;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 , 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 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 , 一般在几百范围内 ,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37、常错点: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 , 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 , 所加液体过多 。
辨析:用试管加热液体时 , 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用烧瓶加热液体时 , 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1/2 。
38、常错点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 , 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 , 称量NaOH固体时 , 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
辨析: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 , 应是左物右码 。称量NaOH固体时 , 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
39、常错点: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 , 仰视或俯视读数时 , 将误差分析错误 。
辨析:量筒无“0”刻度 , 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 ,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 , 从上往下增大 。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 , 误差相反 。
40、常错点 :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 , 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
辨析:使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用蒸馏水润湿 , 使用pH试纸时 , 不能将试纸润湿 , 否则等于将溶液稀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