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扬州史上有座爱园 清初齐名康山草堂 街南书屋

|知道吗?扬州史上有座爱园 清初齐名康山草堂 街南书屋
文章图片

三和四美厂旧址门楼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你知道“扬州八怪”郑板桥描述的是哪座园林吗?相传乾隆南巡驻跸扬州时,也曾巡幸此园,并书一联“百尺梧桐阁,千年枸杞根” 。这座神秘园林就是爱园,然而它早就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令人疑惑的是,《扬州画舫录》中竟也没提起这座名园 。其实它就在今天东关街上三和四美酱园旧址上 。
|知道吗?扬州史上有座爱园 清初齐名康山草堂 街南书屋
文章图片

葛园
葛园清幽雅致
依稀再现当年爱园一角
昨天,采访人员来到东关街雅官人巷的葛园,据说这里曾是爱园的一角 。
82岁的主人葛玉祥童年的记忆大多停留在家门口的爱园上 。假山、长廊、金鱼池、胭脂井、梧桐阁、千年枸杞根至今历历在目;特别是那四棵大柿子树,每到秋天,硕果累累,是孩子们的最爱 。老人回忆,南半部是金鱼池、假山;后半部是住宅、长廊;最后面是山丘、百尺梧桐阁,可惜1954年初被四美酱品厂征用,当时花了旧币2400万元,15米高的假山土丘的土被运去填到了汶河,不久又征用了前半部,爱园就彻底地毁了 。据说,爱园最后一任主人叫严恩洪,后来举家去了无锡 。
“清初扬州三大园林是街南书屋、康山草堂和爱园,当时还没有个园和何园呢!果树多、景点多、建筑多是它的最大特点!”葛玉祥老人骄傲地说,爱园主人是清初进士汪懋麟,这里常常群贤毕至,文人唱和,是当时文化高地 。
时事更迭,几经易主,爱园的大部分地方,后来成为四美酱品厂的厂房,已经完全看不出园林的痕迹了 。只有在路拐角处露出的些许墙砖,让人隐隐看到爱园的痕迹 。
采访人员爬上葛园的房顶,眼前荒凉,与不远处东关街的喧闹和繁华,反差强烈 。不过,葛园清幽的环境、精致的庭园、接续的枸杞等,呈现了众多的爱园元素,让人依稀看到了当年爱园影子 。前院东边仿造旧时爱园,砌了一个圆形月洞门,上书“墨池”二字,池内两株不同品种的桂花,虽花期已过,但绿叶葱葱,生机勃勃 。前院西南角,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颇有当年百尺梧桐的风范,虽无百尺,繁茂的枝叶却也覆盖了半个庭院 。
扬州文人雅集唱和之地
百尺梧桐阁最著名
长期关注爱园的文化学者邵玉元表示,爱园之中,最为著名的是百尺梧桐阁,唐代杨巨源《赠崔驸马》有“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诗句,元代赵孟頫画有百尺梧桐阁图,汪懋麟弟兄把传说中的百尺梧桐阁变成了现实,汪懋麟直接以此来命名自己的诗文集《百尺梧桐阁集》《百尺梧桐阁遗稿》,因此百尺梧桐阁蜚声海内外 。王士祯《带经堂集》卷三十一《题汪季甪百尺梧桐阁卷二首》其一曰:“别馆多梧桐,偶此成幽寂 。独向高阁眠,夜闻疏雨滴 。”其二曰:“百尺高楼上,何人相往还 。夕阳海门树,秋雨江南山 。”可见百尺梧桐阁,不仅仅是有很多百尺梧桐,阁子本身也很高,可以看到海门的树和江南的山 。
见山楼,是爱园中最高建筑,是汪氏兄弟接待朋友、雅集宴饮的主要地方,登临远目,风景绝佳,留下了大量的相关诗文 。留下“历历江南山,是我旧游处 。登楼忽相见,一鸟云中去”诗句 。可知,见山楼所见实则是江南之山,视野开阔,一般园林很难见到如此风景 。
十二砚斋,是汪懋麟的书斋,富有传奇色彩 。康熙十一年九月,懋麟病中得十二砚,因名其斋曰十二砚斋 。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被夺官放归后的汪懋麟在爱园建成十二砚斋,在其《后十二砚斋记》记录此事,他本人写了《十二砚斋落成自题十二首》 。来爱园会晤汪懋麟兄弟的文人,基本上在此斋中雅集,围绕十二砚斋诞生诗文很多,十二砚斋成了爱园的文化品牌 。十二砚斋的风景自然很好,《后十二砚斋记》曰“斋居爱园见山楼之西,偏广丈有八尺,深如之 。虚其前,丈有二尺为小山 。敞其后,丈有四尺,留老竹数十个,园之旧也 。东西增小廊七楹,居士时休憩其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