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最大心愿 迈向全面小康——访灌云县委书记苏锋

中国江苏网讯 对灌云来说,贫穷是最大的短板,脱贫是最大的心愿,富民是最大的追求 。“十三五”以来,灌云县委、县政府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运用系统思维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到2019年年底,灌云县全面完成了9.79万低收入人口和62个省市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向全面建成小康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
“三为主、三统筹、三强化”,好路子领出好成果
采访人员:在脱贫攻坚这项艰巨的任务面前,灌云县通过哪些特色做法实现蝶变?
苏锋:我们准确把握县情实际,始终坚持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突出“三为主、三统筹、三强化”,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的成效 。
“三为主”,就是构建“以县委县政府为主导、包保机关单位为主体、镇村干部为主力”的一体化责任体系,确保帮扶责任落实到位 。
“三统筹”,就是统筹集中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五方挂钩”资金、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金,确保产出效益最大化发挥 。“十三五”以来,我们先后投入财政资金2.32亿元,其它资金4.99亿元,在每个镇街都建立了扶贫产业园 。针对沂河淌片区等扶贫重点区域,我们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行政策资金重点倾斜,先后投入资金7.66亿元,实施河道治理、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408个 。
“三强化”,就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强化财政社保兜底,确保贫困群体多元化受益 。
在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59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9.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土方403.76万立方米,完成农村卫生改厕5.4万户,新建伊云湖应急备用水源,铺设农村自来水管网537.91公里 。
在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方面,我们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 。每年开展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低收入人口就业“春风行动”“企业招聘活动周”“扶贫日”等公共就业活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 。到2019年年底,全县通过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脱贫的低收入人口达15982人 。
在强化财政社保兜底方面,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对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由财政全额兜底,每年对全县低收入户住房情况进行普查,对确定为危房的应改尽改 。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兜底,确保无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
锻造内生动力,产业筑牢扶贫路基
采访人员:灌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形成了很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确保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请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
苏锋:灌云的现实情况充分表明,贫困乡村经济弱,弱就弱在产业支撑作用弱;贫困农民收入低,低就低在产业带动能力低 。因此,我们始终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探索了诸多可以复制推广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新经验、新样板 。
一是“岗东模式”:村企联建引领脱贫攻坚 。针对贫困村庄资源贫乏、路径单一、基础薄弱的现实状况,我们把村企联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创新之举,推动村企要素互换、共同发展,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 。南岗镇岗东村通过村企联建,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种功能价值共同实现的脱贫攻坚新模式 。
二是“川星经验”:精准扶贫彻底拔掉穷根 。针对前几轮扶贫开发成效不明显的问题,我们改变以往那种救济式、“输血式”、“漫灌式”的传统扶贫模式,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选准能最大程度发挥本地优势的特色产业集中扶贫要素投放 。
三是“侍圩样板”:头雁效应带动一方发展 。针对农民群众虽有创业致富欲望但无技术经验的实际,我们坚持把鼓励和支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领办产业示范项目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致力打造一支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带头人队伍,带动一方发展 。侍庄街道侍圩村通过“雁阵计划”,选出了一名好“头雁”,收到了“培养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致富一方人”的联动辐射效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