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新文化新观念的形成与换代是否变得更快了新旧观念的对立是否更频繁、更剧烈了

雷军互联网思维的七个字,第一个就是快,信息时代就是什么都快…新文化新观念的形成与换代当然也变得更快了…
这种快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传播信息的范围大了,原来你不知道的,引以为奇的,结果在人家看来是稀松平常的,所以你一下子觉得出现了好多新文化新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交互性强了,什么都有人赞同,什么也都有人反驳,文化的冲突和交流多了,自然就孕育出新的来了。
但这种新旧观念的对立是否更频繁、更剧烈了?当然也是,但这也要拆开成两个方面来看。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是通过社群的,朋友圈、微博好友等都是典型的社群,今日头条也是社群,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社群是怎么形成的呢?当然是共同的认同,怎么知道社群认同的是什么?是靠标签形成的,每个人都有若干tag,有的是自知的,大家臭味相投聚在一起,有的是大数据知的,人工智能已经给你分好类了。
有了社群认同,就涉及到互联网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叫做社群竞争也好、即时奖赏也好、排行榜效应也好,总之就是我和我喜欢的要比别人好。这种社群竞争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尽管我们有80%相同,只有20%不同,但是这20%是我们在不同社群的原因,所以我誓死要捍卫这20%。而且这种争论因为没有一个范式,所以往往并不存在真理越辩越明。
从这一点看,何止是新旧观念的对立,简直就是新旧观念,旧旧观念、新新观念的冲突都更加频繁和剧烈了。
互联网是一个文化大市场、大熔炉,这里有很多原真的信息,可能粗糙,可能无理、甚至可能是谣传,但是只要这个市场是透明、开放、竞争性的,只要不违法(%邪#教\u0026amp;什么的还是很可怕的),谣言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市场筛选出来。这个大文化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在那一刻愿意为之捍卫的。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构架能力的人,是一个有心人,还可以从更大的浪、更多的沙中淘出更多的真金,为人类知识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友
在路上,先简单回答一下:
文化和自然可以做个类比:文化基因(也叫模因,英文是 meme)相当于生物基因,文化多样性类似于生态多样性;不同的是,生物基因的演化主要是达尔文进化,而文化基因的演化更趋向于拉马克进化。
互联网为文化基因的演化提供了新的媒介,而媒介就相当于生态环境。在互联网新媒介下(严格说,互联网并不是一种媒介,互联网是媒介的媒介,不断催生出新的媒介),文化基因的演化加快是必然。
但文化基因的演化再快,仍受制于生物基因,受制于人类个体的学习速度(学习的本质是适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也只能融入到一、两种媒介环境里,对新生的媒介,能做到理解甚至只是容忍就很棒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冲突的本质是不同媒介在生物群体的不同个体上驻留而形成的异质现象。
有没有可能突破生物基因的制约呢?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增强人类个体的学习(或者说适应)能力,这个恐怕要对人类的记忆模式做出改进(不管是认知的、生物的还是电子的);另一种就是突破碳基生命。
【信息时代,新文化新观念的形成与换代是否变得更快了新旧观念的对立是否更频繁、更剧烈了】 时间所限,先说这么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