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微信账户中招!这种“服务”千万别再用了( 二 )


再有就是盗取受害用户个人信息 , 售卖牟利 。 网友黄女士反映 , 今年5月她在使用“清粉”服务后 , 很快发现微信中有一笔自己并不知情的交易 , 对方是某网络游戏 。 继而她发现 , 在这款从未接触过的网游中 , 竟有自己的实名注册账号 。 黄女士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已被“清粉”软件盗取 。
徐超表示 , 当前“清粉”服务已成为非法数据交易产业链的重要“上游” , 通过相关软件攫取的数据通常会在被分类后经由信息“地下市场”交易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不久前杭州互联网法院便审理宣判了利用“清粉”软件盗取个人信息的案件 。
微信官方:清粉服务 , 别用了!
微信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6月底 , 微信共对上百万个明确使用“清粉”软件等外挂的账号 , 进行了短期或永久限制处理 。
“虽然微信官方不断打击 , 但要根治侵权‘清粉’软件恐怕并不容易 。 ”广州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认为 , 在技术上 , 不法开发者正不断开发多种框架技术、底层指令与微信安全团队“打游击”;在销售上 , 部分商家将此类软件包装成“机器人助手” , 增大了平台难识难度 。
广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李洋表示 , 用户个人应提升自身对个人信息与数据权限的安全保护意识 , 在网络上对陌生人、陌生应用保持应有的警惕 , 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认为 , 网络平台运营者应进一步强化履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安全防护职责的意识 , 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风控手段保障平台上的“绿色空间” , 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风险产生蔓延 。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提醒 , 部分“清粉”软件和服务商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 , 风险巨大 , 平台应针对此类服务或内容醒目标识 , 提示用户“切勿盲目向任何第三方授权 , 以防隐私泄露” 。
“这不是某一家平台单打独斗就能彻底治理的 , 电商平台也应积极承担共同治理责任 , 加强对高风险商品商户的甄别与监管 。 ”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
微信安全团队提醒用户 , 不要使用破坏微信软件协议或具有外挂功能的插件及软件 。 如遇安全风险 , 可通过微信客户端、腾讯110小程序进行投诉 。
【|小心你的微信账户中招!这种“服务”千万别再用了】采访人员 张璇 胡林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