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那年高考的遗憾事( 三 )


如今被问到高考有什么遗憾的事 , 我还是会回答说没能报考中文系 , 但这样说时 , 内心再不会有任何的刺痛感 。 有点遗憾 , 仅此而已 。 我甚至会感激这个小小的遗憾 , 因为它让我在之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 , 以不再辜负少年时的“雄心壮志” 。
关于高考的记忆就像一本心爱的旧书 , 每次拿出来翻阅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 很想对那些刚刚结束以及尚未接受高考洗礼的朋友们说 , 遗憾是成长旅途中必经的站点 , 不要让遗憾成为执念 , 它不代表失败 , 也无法决定一生 , 而证明自己和实现理想 , 永远都不会太晚 。
---------------
“随便选”绝不是四年后才起作用
刘晶晶
我拼命想抓住考研这个可以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 把目标定在了想去的大学和专业 , 目标高到所有人都劝我冷静 。 但这一次 , 我没有退让 。
---------------
时隔多年 , 我还记得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个下午 。 班主任在出成绩半小时内打来电话:“你再说一遍 , 你考了多少?!”我语气平静地回答:“601 。 ”相对于我的“平静” , 电话那头不肯接受现实的班主任反倒更像是高考生本人 。 我找了个借口迅速挂断电话 , 害怕再多说一句就要哭出来 。
这个分数于我而言算超级失常发挥 。 我不敢相信地一次次看成绩条 , 看了3遍才肯接受现实 。 习惯遇到问题先自我处理的我 , 没有哭 , 没有抓狂 , 只是默默地说了句:好像 , 我去不成想去的大学了 。
由于从小憧憬当律师 , 我高一便坚定了学法学的念头 , 把目标定在了北方政法名校 , 梦想着在未来穿着帅气的制服 , 给人们带去正义和公理 。 然而高考失利 , 一切瞬间成空 。 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 , 由于灰心而随便选择的志愿 , 会导致久久未能弥补的遗憾——就像有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伤痛一样 , 我要用很多年来治愈选错志愿这个痛 。
出成绩的那天 , 偌大的客厅里没有一个人讲话 , 我看着爸妈的脸 , 一边掉泪一边苦笑着想:“是吧 , 你们也觉得我的人生完蛋了吧 , 你们也觉得我这段路失败了吧 。 ”
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我 , 没有心情查看适合这个分数的学校和专业 , 只是一直躲在房间里哭 。 直到不得不填报志愿时 , 爸妈否决了我原本想学的法律 , 理由是女生不要学容易产生纠纷的专业 , 况且又不是政法类名校 , “干得好是何以琛 , 干不好是张益达” , 甚至不惜搬出家里德高望重的伯伯来劝我 。 没有高考分数作为底气 , 我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 问:“我能选什么?”
他们给了两个选择:师范和金融 。 老师是他们眼里百分之二百的“铁饭碗” , 被认为是最适合女生的工作 , 没有之一;而金融 , 现在想来 , 是因为2015年金融大热 。
我不想当老师 , 所以果断选择了金融;因为“考砸了”这个事实 , 我觉得自己已不配拥有追梦的资格 , 也不配选择省外的学校 。 我的高考志愿 , 便在自我否定与全家的意见中 , 草草作了决定 。
我安慰自己 , 学校虽然不是名牌 , 好在找工作还占据一定优势 。 但我忘了 , 占据优势的前提 , 是无数个限制语——省内的、金融类的、毕业后金融还是大热 , 也没想到今后如果要读研、留学 , 这个院校还会有诸多限制 。
而“随便选”造成的影响 , 绝不是在4年后才起作用 。 它从我入学第一天起 , 就在时时提醒我——你不够优秀 , 你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 你的大学注定要废了 。
种种不如意导致我一度消沉 。 看到舍友们拿奖学金、参加活动 , 我刷着微博吸着麻辣烫无动于衷 , 放弃专业课学习 , 旁听着其他系的课和老师侃天侃地 , 却连自己专业的老师名字都没记住 。
唯一有所悸动的时候 , 是某天熬夜到凌晨3点躲在被窝刷微博 , 看到一个话题:“如果时光倒流 , 你想回到什么时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