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0万|汽车新技术专题报告:座舱第三屏HUD,赋能驾驶新体验( 二 )



31-50万|汽车新技术专题报告:座舱第三屏HUD,赋能驾驶新体验
本文图片

合理布局信息 , 四大要素是关键 。 为避免 HUD 抬头显示呈现信息对驾驶员关注前 方路况造成干扰 , 需要对信息呈现进行合理布局 。 1)数量控制 。 为更好降低驾驶员行车 过程精神负荷 , 保证驾驶员拥有充足精力(70%以上)关注车辆操控、道路信息以及突 发事件处理等 , 界面信息需要充分简化 。 删除冗余和描述性信息 , 强调主体 。 2)层次秩 序 。 避免陈列式信息堆砌 , 保证前后分明 , 主次清晰 。 强调界面视觉元素一致性 , 控制 颜色数量;通过尺寸大小变化、显示对比度、空间透视感以及位置和方向进行主次区分 ,构建强有力层次感 。 3)自定义界面 。 允许用户自定义信息呈现的方式 , 例如使用进度条 或者数据百分比的形式来呈现油耗 。 提供更多闲明华差异化、特征设计元素 , 依驾驶员 自身习惯来实现可变更模式 , 更灵活便捷 。 4)警示信息提醒 。 警示相关信息包括行人及 车辆距离、油耗、危险路况、天气预警等等信息的动态变化 , 主要是改变颜色、提高亮 度、闪烁或者动画 , 配合音效对驾驶员进行提醒 。
行车安全利器 , 智能驾驶必备 。 HUD 帮助驾驶员将注意力集中于汽车前方 , 有效 提升行车安全 , 并完美契合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 , 有望迅速普及 。
1)保证行车安全 , 提高驾驶员注意力集中度 。 HUD 信息显示位置为人眼正前方偏 下 5-10 度 , 视线稍下移处 , 不会干扰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对正前方外界信息的把握 , 又避 免“低头”观察仪表忽视前方路况信息 。 按 80km/h 的速度计算 , 减少驾驶员 1-2 秒观察仪 表的时间即可保证前方 20-40 米的路况掌控;同时减少眼球调焦时间 , 保证驾驶过程注 意力时刻集中在车辆前方 。
2)ADAS 智能驾驶必备辅助 , 实现“安全冗余” 。 AR 技术的发展使得 ARHUD 成为 未来科技风口 。 配合 ADAS 驾驶辅助系统 , HUD 可以不仅帮助驾驶员掌握自身车辆信 息 , 并且可以获取周围环境路况等外部信息 , 有效提高消费者对 ADAS 驾驶辅助信任程 度 , 实现正循环 , 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扩大 。 另外 , 结合车联网 , 随 5G+V2X 发展 , HUD 可以提供更方便直接的信息获取路径 , 并做到实时更新 , 提高驾驶体验 。
3)电动化进程加快 , 纯电车搭载 HUD 带来新需求 。 新四化行业背景下 , 电动化趋势加快 。 相比于燃油汽车 , 纯电动车在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智能化亮点功能的搭载上更有 优势;考虑纯电动汽车面对消费群体对应较高消费力 , 对于高级功能加装需求也较大 ,未来有望加速 HUD 渗透率提升 。

31-50万|汽车新技术专题报告:座舱第三屏HUD,赋能驾驶新体验
本文图片

1.3. HUD 产品沿着 C-W-AR 路径不断升级
HUD 历经三代产品升级 。 第一代是 CHUD(Combination Head Up Display)组合 型抬头显示 , 投影成像载体为驾驶员前方的一块 6-8 寸的透明树脂玻璃 , 投影成像距离 小于 2 米 。 成像信息包括车速、导航、油耗、温度等 , 多为数字信息 , 显示形式较为集 中且单一 。 主要缺点为:车内零部件数目增加 , 在发生事故时容易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 害;投影距离较近 ,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视线远近切换容易导致晶状体调焦疲惫 , 影响 驾驶状态 。 但总体成本较低 。
第二代为 WHUD(Windshield Head Up Display)风挡型抬头显示 , 投影成像载体 变更为汽车前挡风玻璃 , 为目前主流使用的 HUD 形式 。 WHUD 量产较晚核心因素在于 曲面挡风玻璃成像会出现重影 , 致使生产专用成像挡风玻璃制造成本较高 。 福耀玻璃采 取全新“上厚下薄”的楔形设计 , 实现反射光线在曲面镜上最终交汇避免重影不清晰 ,克服该技术难题 , 大幅降低成本 , 单车配套价值由 3000 元降低至 1000-1500 元左右 , 催 生 WHUD 快速装车普及 。 相比于 CHUD , WHUD 尺寸在 7-12 寸 , 显示范围变大 , 投影 距离增加至 2-6 米 , 显示内容增加中控娱乐信息、来电显示、周围路况、天气、行车告 警等信息 , 但仍然存在成像距离较近 , 驾驶员实现远近调焦影响状态等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