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杯盘狼藉的公务“剩宴”,该画上句号了

【|媒体评论:杯盘狼藉的公务“剩宴”,该画上句号了】在制止餐饮浪费 , 提倡“舌尖上的节约”成为社会风尚的当下 , 一直是舆论焦点的公务接待表现如何?据经济参考报报道 , 一些地方的公务接待仍“剩宴”难休 。
在江苏苏北一些县城 , 一场主客七人的公务接待 , 上的早餐够20个人吃;在苏南的一些公务接待中 , 每个客人的客位菜就多达七八道;在河南某县公务接待中 , 凉菜、热菜、主食 , 形形色色多达几十道 。 菜和主食吃不完 , 倒出的酒喝不完 , 白白浪费 。 这已成为主客共同的“负担” 。
长期以来 , 公款大吃大喝现象都饱受民众诟病 。 近年来 , 在各项政策措施的约束之下 , 情况大有好转 , 但仍有一些地方执行乏力 。 这也成为治理餐饮浪费的一大堵点和难点 。
公务接待“剩宴”难休 , 主因是一些地方好面子、讲排场 。 似乎不摆满一大桌 , 饭后不剩下一大堆 , 就显示不出地方的盛情 。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等“有求于人”的语境下 , 一些基层单位更是把吃喝推到了极致 , 食不厌精、酒不厌贵 , 吃掉是给面子 , 剩下则体现了东道主的热情 。
与对公众不同 , 杜绝公务接待浪费 , 不能仅仅靠倡导 。 公务接待浪费不止 , 根本还在于财政约束存在一定的弹性 。 看似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标准 , 现实中并不能完全封堵公务接待的漏洞 。
目前 , 各地均已落实了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公务接待清单制度等 , 但这些制度往往很难完全落实到位 。 比如 , 接待标准按人头列支似乎是刚性约束 , 但只要增加人数就可以规避这一规定;餐饮费报销有明确规定 , 但一些单位就以会议费或其他列支……
只要类似的“变通”依然存在 , 公务接待中的浪费、公款吃喝中的奢靡之风 , 就不会消失 。 这也提醒有关各方 , 必须细化制度措施 , 严格公务用餐标准 , 把接待来客与陪餐人员“实名制”贯彻到底 。 同时 , 落实抽查审核制度 , 严肃问责 , 以事后监督倒逼节约习惯的形成 。
此外 , 不能把杜绝餐饮浪费孤立起来 , 要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建设节约型机关 。 这就要求 , 既要精准治理公务接待中的浪费现象 , 也要把其他公务支出纳入治理视野 , 一体用力、全面治理 , 形成合力 。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 不是说说而已 , 而是要体现在相应的制度和执行之中 , 要以刚性的全口径预算约束 , 强力压缩不必要的公务支出 , 简化和规范各类公务接待活动 。
当下 , 厉行节约已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人人自觉的行动 , 政府更应主动作为 , 从治理公务接待等“三公”消费入手 , 踏实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 , 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 给民众一个示范 , 给社会一个表率 。
杯盘狼藉的公务“剩宴” , 该画上句号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