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媒介素养如何提升( 三 )
“数字代沟”已经在不少青少年和家长之间显现出来 。 广州市少年宫广州青少年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地负责人张海波调研发现 , 10~14岁的学生与父母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互为好友并互动的比例只有3.7% , 有53.1%的孩子曾因为上网问题与家长争论过 。 不少家长对于新媒介的敏感度、熟悉度都不如孩子 , 很难了解和引导孩子的网络行为 , 有的甚至想通过一禁了之来解决 。
不良信息充斥社交平台
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 进入社交平台的青少年 , 成为各种不良信息争夺的对象 。 调查中发现 , 目前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推送包含大量低俗、色情、猎奇的信息 。 比如 , 在手机QQ的“看点”栏目中 , 既有打着色情擦边球、语言的视频、段子 , 也有一些迷信、恐怖、低俗网络小说推荐 。 在B站等视频网站中 , 有很多国外电影片段 , 以“伦理电影”“未删减”“大呼过瘾”等为题 , 内容很多包含性暗示的镜头 。 这些都增加了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的概率 。
不少社交平台通过设置“青少年模式”来防止低龄用户过度沉迷和接触低俗信息 。 效果怎么样?新浪微博的青少年模式这样介绍:“精选了教育类、益智类的内容进行推荐 , 并对不适宜青少年的内容进行了过滤 。 ”然而打开手机微博 , 开启青少年模式 , 虽然可看内容少了许多 , 但是在“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中 , 最显眼的依然是“某某明星粉丝群” 。
调查发现 , 青少年模式尚未覆盖所有社交平台 , 而已有的青少年模式也沦为虚设 。 如有的社交平台 , 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无法进行充值打赏、购买兑换、弹幕评论、视频直播等操作” , 但一些可通过其他账号 , 如微信、QQ等直接登录 , 部分游戏还可直接充值消费 。 打开搜索软件 , “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如何破解”的帖子随处可见 。
不仅如此 , 青少年还成为社交平台资本的“猎物” 。 以“八组、兔区、爆料、吃瓜”等为名称的各种账号 , 为追逐流量 , 对公众人物嘲讽、隐私爆料、编纂假消息等 , 诱导青少年关注低俗内容 , 煽动青少年对骂 。 在这些账号发布的消息下 , 青少年粉丝之间使用“没见过你这样的垃圾”等极端用语 , 随处可见 。 这些账号都分属不同的网红经纪公司 , 通过发布各种来源不清、价值观低俗的娱乐内容 , 来吸引青少年受众流量 , 诱导青少年参与网络炒作 , 实现营销变现 。
加强社交平台监管还需加大力度 。 2016年10月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 但此条例目前尚未通过实施 。 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引导和保护的法律法规 , 散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中 。
媒介素养教育缺失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 目前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面临师资严重短缺、课程不可持续、社会认知度不足三大问题 。 比如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从2008年—2011年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展了三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验 ,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但因为合作结束、负责人更换等原因无法继续 。 很多中小学媒介素养课程挂靠在课题项目之下 , 一旦课题结项 , 将无法继续开展课程实践 。 很多中小学教师缺少基本的媒介素养知识 , 无法开设基本的课程 。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 还处于小范围探索的阶段 。 尽管一些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 , 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 , 开设了可供全校学生选修的媒介素养课程 , 而更多的高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 。 调查显示 , 只有9.8%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开设过相关课程 , 有67.8%的表示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相关课程教育 。 山东财经大学毕业的牟同学说:“在校期间没有上过媒介素养相关课程 , 对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分辨主要依靠个人常识 。 ”还有的高校在“信息技能”“数字技术”等课程中捎带涉及媒介使用等内容 , 但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问题 。 目前高校关于媒介素养的教学尚未形成专门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培养机制 。
推荐阅读
- 沈阳新增3个中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升至16个
- 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新增一处中风险地区
- 郑州警方查获一盘踞境外网络赌博犯罪集团冻结资金逾5亿元
- 『徐州』徐州这群留守儿童的纯净声音抚慰人心 “6秒童声合唱团”走红网络
- 长春评选“网络奋斗者”:互联网成更多普通人创业工具
- 冬季煤气中毒案例多广东发出风险提醒
- 绥芬河中风险区升为三处 全民核酸检测取得进展
- 西藏首台5G网络车载移动CT仪器投用
- 浙江柯桥排查两起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相关人员核酸阴性
- 宁波多地排查冷链食品风险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