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帅比|放过孩子,成为自己( 四 )


在遗传学家看来 , 这个本来的样子叫“基因” , 或者“遗传物质” , 在我们的老祖宗看来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 , 但是在蒙台梭利看来 , 它叫“精神胚胎”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早在出生之前 , 便具有一种精神展现模式 , 她将儿童这种天生的心理本质称为“精神胚胎(the Spiritual Embryo)” 。 每个孩子的精神胚胎各不一样 , 如果我们无视他们的本性 , 硬要将孩子打造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样子 , 我们将会自食恶果 。
就像一棵小树 , 他有他本来的生长方向 , 你偏要把他扯向你的角度 , 全凭你觉得这边阳光雨露更多 。 如果他倔强 , 他经过一番挣扎较量或许能回到他的方向;如果他弱小 , 他挣扎不得而最后会屈从你的方向 , 但终日郁郁寡欢 , 为没有去到想去的地方看看而后悔 。 明明是两败俱伤的事儿 , 可是周围有很多家长却依然前仆后继 。
去年底,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向外界宣布他对中学生的一项多年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 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
现在孩子因为精神问题而休学已经不是新闻 。 几个月前 , 一个身边的人的孩子跳楼了 , 只有11岁 。 现在这样的案例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 , 孩子的精神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 作为家长 , 我们难辞其咎 。
放下执我 , 给孩子时间 , 让他们慢慢地找到他们自己吧 。 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 , 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 , 无关内向外向 , 无关智商高低 , 我们不再用单一的准绳来区分优秀与否 , 而是去探索每一个个体自身可以达到的最大潜能 。 比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 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独特的优势和美德 , 比如求知欲、爱、善良、勇气……
五、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写了《日本人の9割が知らない遺伝の真実》(中文翻译:90%的日本人不知道的遗传真相)的安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表明:在青年的IQ上 , 父母的社会阶层越高 , 遗传的影响越大 。
结合我们刚刚说过的IQ的遗传力的趋势图 ,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父母社会阶层高的孩子 , 比社会阶层低的孩子的遗传显现速度要快 。 举个例子 , 社会阶层高的孩子20岁的时候IQ的遗传影响达到55% , 而社会阶层低的孩子可能只能达到45% , 要达到55%可能还需要几年 。 IQ如此 , 推测其他特质的遗传力或许也有此趋势 。
国民帅比|放过孩子,成为自己学者给出的解释是社会阶层高的孩子有各种机会接触不同的环境 。 选择丰富的话 , 孩子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天性 。 与此相对 , 社会阶层低的孩子可选择的机会有限 , 发现自己的天性的时机就相对缓慢 。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 , 更早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 , 无疑焦虑和痛苦的时间就会越短 , 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会相对变长 , 能出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其实孩子的起跑线不是早教上的时间 , 不是课外复习班报的多少 , 而是父母本身 。
现在很多父母的发力方向是否错了?与其陪孩子写作业陪到心脏搭桥 , 把大把的钱用在孩子的课外辅导上 , 还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自己身上 , 让自己变得更好 。 就像董卿说的 ,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 很简单 , 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
国民帅比|放过孩子,成为自己或许 , 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说 , 父母啥也不用管了?做自己就好了?” 在此拜托各位不要走极端 , 好像要不就是放任自流 , 要不就是压迫与牺牲 。 实在不懂 , 请你们回忆一下我在文章开头就说到的“共享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