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公司也会做出失败的产品或决策( 二 )
One last thought: A big company has relatively few interfaces to the outside world. Ifyou are a one-man-show, you constantly get feedback from the real world. If youare working in a 100.000 people company, you can easily talk all day with onlycolleagues, and repeat some company mantra until you yourself believe it istrue, although it is disconnected with reality.
So go out to the real world, and don\u0026#39;t hesitate to report back to you company what youfound.
译文请见:Janny:为什么大公司也会做出失败的产品或决策?
■网友
答案提供者为Gunter Schoech先生(用户),此处只是对他的回答的粗略翻译,仅供大家参考:
这种事情永远无法避免。许多公司都做过错误的决策,而且不得不说那些公司内部员工可能早就知道错误之处。
我就亲眼见证了这样一个案例:德国大公司西门子之前是有手机业务的。翻盖手机在中国十分流行的时候,西门子却没有研发生产翻盖手机(就像摩托罗拉的StarTAC)。当时在德国越小的手机越受欢迎。
西门子“莫名其妙”失去了大量的中国市场,继而失去了世界范围内的规模效应(例如顺利将研发支出转化,全球采购能力转化等。)继而整个手机业务进入困难状况,最终西门子手机业务卖给了BenQ,最后还是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西门子在中国有几万员工,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中国人的消费趋势/喜好吗?
因为
1. 当时西门子中国区域负责人根本没有问过他的中国员工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手机。从模型到量产大的决定是在德国慕尼黑做的,那里的高层领导可能只会问他们的妻子的品味/喜好而不是到大街上去做客户调查,更不要说做海外客户的品味/喜好了。
2. 中国员工不敢提出意见。或者中国员工在西门子中国内部曾今提出过这样的声音,但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传达到上层领导。更没人敢越级/越洋对顶层管理者提出意见说“你们做得不对!”
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再举一个例子,多年以后,有一次我让一批大学毕业生做了一次为期一天的管理咨询体验式培训。
为此我准备了一个项目,学生们需要为欧洲的某个厨具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4~5人为一个小组。其中有一个小组是由3位德国男性工程师和1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中国女孩组成的。那三位德国男性讨论得很热烈,而那中国女孩就站在边上看着。
对我来说,这个画面给了我一个启示。
从此,我相信即便是拥有许多员工的大公司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们只是跟真正的人才离得太远(可以是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而真正的人才却不敢“大声说出”他们的意见。(这里的人才指对某件事情有充分知识或者见解的人)
又过了一会儿,最为指导员我无法再坐视不管,我问那3个男生:
“你们疯了吗?你们需要进入中国的厨具行业,而你们组里正好有一个中国女孩,一个可能是你们能够求助的最佳资源,而你们却将她排除在你们的讨论之外?”
我又问那个女孩:
“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先听你说说看呢?在这个话题上你有足够的话语权。你知道在咨询行业,通常情况下你都对新的项目涉及的事务知之甚少,让别人洗耳恭听更是难上加难。比如:你的客户是一个拥有35年行业经验的厂长,而你却是一个年仅28岁的咨询顾问。如果你在有足够话语权的时候(自身有优势的时候)都无法施加你的影响力,那你什么时候行?“
最后一点想法:身处大公司与外界的接触面就会比较少。如果你是单打独斗,你将不断接触真实的外界。如果你在一个拥有10万员工的公司工作,那么你很可能一整天都只和自己的同事接触,然后重复公司内部流传的信息,到最后你自己也相信那是真的了,即便实际上是脱离现实的臆测/流言。
推荐阅读
- 为啥看到书柜上的藏书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 银行it人怎样转型
- 银行的数据中心可以跳槽去互联网公司吗
- 汽车知识|押宝全新造型,东风雪铁龙新C5能否成为神龙公司“救世主”
- 为啥知乎上普便有一种【我在北上广深打工,所以拥有更好的视野】这样的错觉
- 为啥工商银行的用户体验如此之差
- 汽车|看了中消协4S店服务测评调查结果,终于知道法系车为啥卖不好了
- 你为啥从窝窝商城离职?
- 城管局|明显的官商勾结
- 互联网科技公司技术投入占比(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