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警惕这种小虫子 夏季在户外避免长时间坐卧草地


夏天到了 , 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 大家出行时多会选择树木、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 , 但在外游玩或者进行农耕的户外活动时 , 要警惕一种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虫 。 近日 , 一名3岁女童只因在草丛中玩耍 , 右侧耳朵就钻进一只蜱虫 , 所幸医治及时 , 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

事件
三岁女娃草丛玩耍遭蜱虫入耳
医生 , 快帮忙看看 , 孩子总说耳朵不舒服 。 端午小长假首日(25日) , 东区一医院耳鼻喉科迎来了一对母女 , 母亲沈女士(化名)神情焦急 , 用手不停地指着3岁女儿的右侧耳朵 , 怀疑有异物钻了进去 。 经查 , 这名女童耳道内并非一般异物 , 而是一只活生生的蜱虫 。
据沈女士回忆 , 22日 , 一家人在一处竹林游玩 , 女儿在草丛中来回跑动 , 当晚到家 , 孩子便感觉右侧耳朵出现不适 , 由于年龄小 , 难以用语言完整描述 , 不过总是手指耳朵 , 表现出难受的表情 。我们也用电筒照着看了看 , 确实有一个黑色物体 , 起初还以为是耳屎 , 就没太在意 。 谁料 , 随着时间推移 , 耳朵不适的症状始终没有减轻 , 沈女士便带女儿赶紧到医院检查 。
通过耳镜查看 , 确认是蜱虫无疑 。 确诊后 , 医生第一时间使用专业器具将蜱虫取出 , 对女童的右侧耳道进行了冲洗、消毒 , 并叮嘱沈女士回家观察孩子一周时间 , 确认没有出现发热症状 , 才可放心 。    
「避免」警惕这种小虫子 夏季在户外避免长时间坐卧草地
文章图片

提醒
蜱虫袭人增多 , 避免草地长时间坐卧
以前一两年遇不上一例 , 这两天却先后接诊了两名蜱虫钻进耳朵的患者 。 这名医生告诉采访人员 , 蜱虫进耳 , 如不及时取出 , 会出现两类风险:首先是传播病毒 , 患者出现发热、惊厥、毒血症等病症;其次是蜱虫断根留在体内 , 会引发各类并发症 。 医生说 , 庆幸的是 , 由于外耳道皮肤薄 , 蜱虫难以叮牢 , 并未给取虫带来太大难度 。 因此 , 两名患者也没有出现严重后果 。
如何避免被蜱虫叮咬?这名医生提醒 , 首先 ,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 如需进入此类地 区 , 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 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 , 这样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 , 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 , 看是否有蜱虫叮入或爬上 , 发现蜱虫后立即清除 。
支招
蜱虫叮咬切勿生拉硬拽
被蜱虫咬伤后如何紧急处理?医生建议 ,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 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 , 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 , 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 , 再用尖头镊子取出 , 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 , 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
烫蜱时要注意安全 , 不要生拉硬拽 , 以免拽伤皮肤 , 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 取出后 , 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 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 , 要及时就诊 。
蜱虫小资料

蜱(pí)也叫壁虱 , 鳖吃 , 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 。 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 , 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 不吸血时 , 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 , 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 , 有饱满的黄豆大小 , 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 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 , 人对此病普遍易感 , 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 , 如不注意防护 , 也可能感染 。
【「避免」警惕这种小虫子 夏季在户外避免长时间坐卧草地】(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钱薇)


    推荐阅读